质地洁白、细腻如玉、釉面光滑、击声如磬,这便是有“中国白”之称的德化白瓷具备的特点。德化白瓷特制的薄胎产品薄如蝉翼,精美绝伦。
悠久的陶瓷制作历史,积淀了深厚的陶瓷文化,文化形式多样,存续状态良好,数千年烟火从未熄灭,文脉从未断裂,几乎每一个朝代,德化都推出了特色鲜明的新陶瓷。
而“林记金陞”正是近300年来德化陶瓷绘画发展的见证者。
《钟瑞堂》(始建于1780年,至今仍旧保存于德化城区中心),其五世祖林明俊在《钟瑞堂》创办了“金陞”瓷号,由此林家后代大多以瓷画为生。
老宅仍保存有数代先辈们的瓷画作品,釉下青花、釉上新彩、粉彩、红绿彩等,无不反映当时精湛的瓷画工艺。而林晓芳就出生在这样的家族背景,至此已传承了十代人。
陶艺《未知-no.9》
传承:千年窑烟
林晓芳1981年出生于瓷都德化,是林氏家族陶瓷彩绘技艺的第十代传承人。她自幼跟随祖父林质彬(著名陶瓷彩画艺人)学习陶瓷彩画技艺,与瓷画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从小就闻着陶瓷的原料的味道长大的,耳濡目染肯定是会有影响的。”家族的浓厚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提升着林晓芳的创作技法,使得她能够更快更好地领会瓷画的要领。
瓷画《凌霜傲骨》
留白式绘画技法源于林晓芳的祖父林质彬独创的雪景留白式绘画技法。它有别于江西景德镇填白式彩绘技法,它是祖父林质彬在吸取江西景德镇粉彩与德化瓷彩技艺的基础上,根据德化瓷洁白莹润的特点,采用刻、点、擦等手法而创新的留白式绘画技法。其中,尤以留白式雪景山水画最具代表性。
第八代传承人林质彬,是“利民瓷厂”组建人之一,后改革为“德化瓷厂”,先后任试制组、设计室主任,一生奉献在德化瓷厂一线。编写《彩画各级工应知应会》在全省各个瓷厂中广泛应用。退休后德化瓷厂继续聘用,并任厦门工艺美术学校陶瓷系装饰设计课教师、德化职业中专学校教师。
先后两次承接制作北京人民大会堂用瓷任务;《龙福花瓶》被选送外交部礼品;《玉脂滋釉下五彩花瓶》作为国礼赠送给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和印度尼西亚总统梅加瓦蒂。 代表作《雪景》挂盘,获全国陶瓷产品评比优胜奖;被福建省博物馆及德化陶瓷博物馆永久收藏;被收录在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材。
发展:时代沧田
上图是祖父林质彬在五十年代画的手稿,时隔六十余年,林晓芳将它还原在现代器型上。
祖父林质彬的瓷画造诣无疑影响了林晓芳的创作心境与胸怀。作为新一代的瓷画传人,林晓芳对自己的创作之路有着更清醒的认识,给出了自己的方向和定位。林晓芳的瓷画作品绘画种类丰富多样,有釉上新彩、古彩,釉下五彩、青花、高温颜色釉等。她惯以写意或兼工带写的技法绘画作品,作品风格简练洒脱、意境深远,画面布局舒适得当,并且注重留白式绘画技法。
《花气袭人》宋韵橄榄瓶
林晓芳的作品可分为三个系列,以家传雪景和书法为主的“翰墨生香”、以工笔花鸟画为主的“万物生长”系列以及泼墨泼彩系列“随墨而作”。
前有爷爷林质彬的雪景,后有父亲林振煌的山水,“自己的艺术语言在哪里”成为她一度的困扰。她开始尝试在陶瓷上创作泼彩画,景德镇的泼彩瓷画大多以油料来泼墨,虽然稳定性强,但最终产生的效果过于工整,不是自己所追求的那种烟雨缭绕的意境。在宣纸上绘制泼彩画难度已经很高,更何况在瓷面上,参考了古画、其他泼彩画片,始终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磅礴墨韵。水与墨融合的临界点极其微妙,流动的水给了墨灵动的姿态,随机性更强,也难以把握,但最终的画面却是自己心目中追求的理想效果。
瓷画《省委旧址坂里烟云》
林晓芳的作品表达出了其独特的境界追求,尤为可贵之处在于她的画外功夫。她常年手不释卷,旁涉诗词、书法、篆刻,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都有独到的见解。在作品创作中,她也将书画篆刻的技法运用到陶瓷上,做到了多种艺术形式的“跨界融合”。
陶瓷书法《德化景物颂》
《新识器》系列 手拉坯
人物简介
林晓芳,1981年生于德化陶瓷彩绘世家,至此已传承至第十代。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进修于景德镇学院国家艺术基金高研班,主理家族品牌(源于1780年)——百年瓷画世家“林记金陞”。现为国家一级(高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国家非遗项目市级传承人、泉州市优秀青年拔尖人才、泉州市青年五四奖章。作品多次获国家级、省级金银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