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举行癸卯年世界瓷都德化‧窑神文化节,纪念窑坊公林炳诞辰930年的活动。
7月3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举行癸卯年世界瓷都德化‧窑神文化节,纪念窑坊公林炳诞辰930年的活动。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是“窑坊公”林炳诞辰日,瓷都民众都会向窑坊公林炳敬献精心雕琢的陶瓷作品,用此感怀窑坊公,激励陶瓷新秀不断突破、创新。这种奉祀方式在全国各地庙宇中绝无仅有。

7月3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举行癸卯年世界瓷都德化‧窑神文化节,纪念窑坊公林炳诞辰930年的活动。

7月3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举行癸卯年世界瓷都德化‧窑神文化节,纪念窑坊公林炳诞辰930年的活动。
当天,多名陶瓷界代表身着礼服,双手捧着其新近创作的陶瓷作品,虔诚地敬献在窑神前,表达对陶瓷创新精神的崇敬之情。同时,也祈愿自己在来年的陶瓷生产制作中能够顺利如意。

7月3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举行癸卯年世界瓷都德化‧窑神文化节,纪念窑坊公林炳诞辰930年的活动。
与其他祭祀活动不同,“祭窑坊公”仪式上,参与奉祀的不是一般的善男信女,而是那些从事陶瓷业的陶艺家和企业家;他们奉祀的供品也不是人们常见的猪、牛、羊等“三牲”祭礼,而是陶瓷厂新开发并获得订单的产品,或是陶瓷艺人新创作并获奖的艺术品。

瓷都民众都会向窑坊公林炳敬献精心雕琢的陶瓷作品,用此感怀窑坊公,激励陶瓷新秀不断突破、创新。

瓷都民众都会向窑坊公林炳敬献精心雕琢的陶瓷作品,用此感怀窑坊公,激励陶瓷新秀不断突破、创新。
祖龙宫坐落在德化著名瓷村宝美村破寨山南麓,在德化陶瓷史上有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窑坊公”林炳就在宫里供奉着。林炳,北宋时期德化瑶台市(今宝美村)人,窑炉革新先驱。

瓷都民众都会向窑坊公林炳敬献精心雕琢的陶瓷作品,用此感怀窑坊公,激励陶瓷新秀不断突破、创新。

瓷都民众都会向窑坊公林炳敬献精心雕琢的陶瓷作品,用此感怀窑坊公,激励陶瓷新秀不断突破、创新。
林炳首创的大窑炉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窑炉采用砌拱圆穹顶主窑室(凸腹),两旁砌奶窑(露乳),砌窑囱拔焰消烟(吐雾)。后来,林炳又利用山坡地形,把几个窑房串连起来,为此后演变发展成龙窑(亦称“蛇目窑”)奠定了基础。

瓷都民众都会向窑坊公林炳敬献精心雕琢的陶瓷作品,用此感怀窑坊公,激励陶瓷新秀不断突破、创新。

瓷都民众都会向窑坊公林炳敬献精心雕琢的陶瓷作品,用此感怀窑坊公,激励陶瓷新秀不断突破、创新。
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日本人加藤四郎,专程到德化学习制瓷技术,他回国后砌成“德化窑”,并尊奉林炳为“陶祖神”。如今在日本津南还有保存比较完好的“德化窑”。

瓷都民众都会向窑坊公林炳敬献精心雕琢的陶瓷作品,用此感怀窑坊公,激励陶瓷新秀不断突破、创新。
德化千年窑火不息,陶瓷文化底蕴深厚。这里面有着一代又一代陶瓷匠人的辛勤付出,而其中德化“拱大窑”第一人林炳,从平窑到龙窑,从小窑到大窑,林炳为德化白瓷在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白瓷出口量奠定了坚实基础,海上丝绸之路让海洋贸易日益兴旺,这也带动了德化制瓷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如今,德化制瓷和烧窑技艺远传至越南、日本、伊拉克、波斯(伊朗)、意大利、法国等。在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等部门的支持下,窑坊公信俗列入第四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全力争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许华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