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福建德化县立足陶瓷产业聚集实际,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以来,福建德化县立足陶瓷产业聚集实际,探索建立“四链四同”产业链党建工作模式,将党建工作覆盖到陶瓷产业链上、融入服务链上、引领到发展链上,推动链上企业资源高效配置、集群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
组织“强链”,引领政企同心
“面对国际市场的惊涛骇浪,我们深切体会到党建引领就是最强的‘压舱石’。”福建省德化佳诚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苏建源感慨道,“在产业链党委牵头组建的‘关税攻坚小组’里,龙头企业敞开技术专利池,中小企业共享海外订单,政府工作人员上门辅导精准申请退税补贴,同时借助RCEP政策红利开拓新兴市场。现在上下游企业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团,用党建红链串起产业韧性。”
按照“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思路,德化县于2024年5月成立陶瓷产业链党委,构建打造“党组织+行业协会+链上企业+专业市场”融合型组织架构,实现党组织覆盖率96.6%、党的工作覆盖率达100%。同时,整合组织部、社会工作部、陶瓷办、陶瓷同业公会等资源,抽调10名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负责产业链党委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工作有人抓、事事有着落。德化县陶瓷产业链党委副书记彭建稽表示:“把支部建在窑炉旁,让党旗飘在产业链上,企业就有了‘主心骨’。”
机制“固链”,推动工作同向
“多亏了产业链党委推行的挂钩联系机制,帮助申报技改相关奖金补贴,我们技改项目提前两个月投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出品品质。”福建省德化真泰尔陶瓷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德化县陶瓷产业链党委通过建立目标管理、议事协商、挂钩联系、活动轮值等机制,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计划,建立项目清单,由成员单位党组织书记领办实事项目,通过每月产业链党委会、每季度一次的非公党组织联席会议,定期研究解决产业链党建发展事项。同时,全县23名党员县领导挂钩联系23家企业党组织并兼任党建指导员,县级职能部门选派103名业务骨干挂钩联系103家陶瓷企业,为企业提供精准指导。
德化陶瓷产业链党委书记曾宪升介绍,“截至2025年3月,为陶瓷产业链上企业、协会办理实事436件、解决实际问题50多个。”
服务“优链”,助力难题同解
“《喜上眉梢》陶瓷作品亮相蛇年央视春晚爆火后仿品泛滥,当看到执法人员仔细核版权、查台账、手把手教公证取证时,我真切感受到政府护航创新的力度。”德化宏鹏瓷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喜上眉梢》创作者谢锦华说,“从线上取证到司法维权诉讼,他们的专业指导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德化县陶瓷产业链党委充分发挥县陶瓷同业公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作用,对企业及时申请商标注册和专利、规范使用和创建品牌商标、加强品牌运用和法律保护等分类指导。联合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司法局、法院等开展知识产权培训讲座、广场宣传、专项维权执法等活动,提升企业对知识产权政策的知晓率,营造全社会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浓厚氛围。产业链党委还通过组建部门“帮帮团”、红色服务团、惠企政策宣讲团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人才服务专员、党建指导员深入企业、上门服务,开展惠企政策宣讲、项目申报代办、困难员工帮扶等活动。
融合“兴链”,实现发展同促
“我们今年重点推进的氢能应用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福州大学、物构所等科研机构联合攻关,成功研发打造氢气—天然气掺混燃烧陶瓷窑炉。”德化县科技局局长苏奕垲介绍道,“测试数据显示燃料成本降低34%,碳排放显著下降,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减碳’三重目标。”
围绕陶瓷产业技术发展重点难点问题,陶瓷产业链党委借“外脑”,推动链上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科创平台,联合攻克“卡脖子”难题;共建智能装备研究院,推动陶瓷3D打印、全自动隧道窑等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发动链上企业参与社区治理,开展志愿服务200余场次;搭建“互联网+电商”服务平台,引进38名专家组建专业团队,带动1万余名电商人才创新创业。(胡宇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