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德化>>|
陈明良 | 瓷土里长出的历史学家

发布:2025-7-14 16:26:33  来源: 泉州市城联社、泉州晚报社、泉州政务 [字体: ]

  

    人物名片

1.jpg

    陈明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jpg

    具有现代感的展厅

    走进“陈明良艺术馆”,玻璃幕墙折射着冷冽的光。展厅里象牙白瓷观音垂目含笑,釉面在智能射灯下泛着羊脂玉般的柔光,仿佛能吸走所有喧嚣。

    几年前,也是因为采访的原因,记者曾造访过这里。彼时的艺术馆还是座藏在巷子深处的居家小院:除了到处都是大师的作品外,还有整柜整柜的古物收藏——一眼看去,宋元时期的古瓷是稀松平常。如今,小院已是一座非常有现代感的艺术馆,陈明良不仅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陶瓷大师,他还是能随口报出高阳村古窑址的“德化陶瓷历史活字典”;是咬牙买下何朝宗残件、为德化“正名”的“倔强藏家”;更是把“心中佛”刻进釉水的创新者。他说自己“不务正业”:“陶瓷是根,但根要扎在土里,也得探到别处去。”

    史学家:从瓷帮古道走来的“窑字典”

    陈明良大师是一个很坦率的人。

    一见面记者就直接问“经常接受采访会不会也很烦?”他听到提问后并没有回避,先是哈哈大笑了起来,最后很是认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倒也不是很烦,就是会经常回答很多一样的问题,另外也是因为实在太忙了。”

3.jpg

    《得道》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于是,我们接下来的采访就从他评价的“不是经常回答的问题”开始了。

    “如果有一天你退休不再亲手做陶瓷,最想做什么?”

    陈大师脱口而出:“回村种菜,养鸡养鸭。”他自诩为“务农能手”,“我从小和爷爷奶奶在农村长大,种菜、种地瓜、耕田、割稻子,我整套都会。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特别好吃的东西,放学回来,随手摘个桃、梨,放进嘴里,是小时候最美好的生活。”

    陈明良童年的美好回忆,也是被窑火与古道熏染的,他说:“对陶瓷的热爱就是从童年高阳村开始。”

    德化高阳村是有名的古瓷村,“我在念小学的时候,旁边就有一个陈公窑,每周都有烧陶瓷,我家就在小学的对面。”陈公窑每周烧一次瓷,火舌舔过烟囱,映红了他家对面的小学教室。炉火映在他瞳孔里跳跃,“我至今还对这样的熊熊大火记忆犹新。”

    放学后,他常蹲在窑口捡瓷片,“青花缠枝莲纹的、白釉开片的”。爷爷是挑瓷人,一担百斤的德化瓷,沿“瓷帮古道”肩挑至仙游,换盐巴、海鲜等等。那条路如何走,如何艰辛,他也记得清楚:经永春、湖洋,翻山越岭,爬两千多级石阶,土匪劫道的故事成了爷爷口中的“睡前童话”。

4.jpg

    瓷帮古道旧图(来自网络)

    “瓷帮古道”是古时德化陶瓷外送的古驿道,历史上所产80%以上的德化瓷,都是由挑工们肩挑、背驮、手扛,一摞摞、一篮篮、一筐筐地徒步送出大山。清代诗人郑兼才《窑工》一诗中有这样的两句“下岭如飞骑,上岭如行蚁”,说的便是途经虎豹关上挑工们的辛苦艰难,“过去人真苦,是吧?只有肩膀知道,双脚知道,还有拄拐知道。”他一声叹息,“现在古道荒了,窑址还在,还能捡到一些古残片。”他眼神忽然很亮,仿佛想起小时候某天刚从某个宋元窑坑捡获了哪个瓷片。

    高阳村30多处古窑址,是他陶瓷史的启蒙课本。蜈蚣牙窑、日记窑、月记窑……此处陈大师给记者来了一个古窑址大科普,如果不是因为有录音,还去做了很多资料查证,记者估计都不知道字是如何写的,但陈大师却是信手拈来。

    鉴宝师:以藏养艺的陶瓷修行之路

    在三楼展厅里,有一尊7厘米高的披坐观音像。这尊明代瓷圣何朝宗的作品虽残缺不全,却在温润如玉的釉面下流淌着四百年前的神性光芒。

5.jpg

    何朝宗《披坐观音》

    陈明良是德化县收藏家协会会长,他的藏品很多,从西周到近代都有。古窑废弃的碎瓷片是他最初的藏品,那些残缺的莲花纹饰、断裂的罗汉衣袂,在少年眼中都是通向古老技艺的密码。

6.jpg

    《莲如意观音》

    “20世纪80年代,我就开始了真正的收藏。”他说,他的收藏史是一部“错过的遗憾史”,“太多看了想买的了,都不敢看。第一次看到明代‘瓷圣’何朝宗的文昌帝君,惊为天人,但哪里买得起,开价68万,我兜里只有零头。”即使过了很多年,这个价钱他还是记得非常清楚。“收藏到了这尊7厘米高的披坐观音残件是非常幸运的事情。”这尊小像被他经常拿出来观摩:“开脸慈悲得像要滴出水,衣褶层叠却薄如蝉翼,每次都能触摸到新的灵光——何朝宗不是人,是神仙下凡。”

7.jpg

    《文昌帝君》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作为“何派”技艺的传承人,何朝宗的作品一直都是他模仿的源泉。譬如他仿制的《文昌帝君》几可乱真,“高仿珍品历代都有,不是为了做假,而是在仿制的过程中,感悟先贤的处理技法,也可以练就你鉴宝的火眼金睛。”

8.jpg

    《文昌点举》被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收藏

    “如果有人拿赝品给你看,你看得出来吗?”

    “假货?我连图片都能辨!” 经常被邀请上央视鉴宝节目的陈明良,去年就有人拿一个仿清代观音请他鉴定,“现在仿古技术都很高明,胎釉做得绝,但手孔印章的篆刻就露了馅。”为练这双眼,他花了多年时间进行仿古实践,“我的藏品都是真金白银买的,如果买到假的,吃亏的是自己。”

    他还讲述了一尊明代万历年间的五彩盖罐传奇故事。“是无意间在泉州某个地摊上买到,经过陶瓷研究专家叶文程教授鉴定,就是德化窑产的。当时说德化没有五彩,是给日本加彩的。这个文物出现,谁还敢说德化只有白瓷?我们的祖宗早玩过五彩了!”他大笑,“历史就蹲在泥巴里,等人弯腰去捡。”后来这件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物被他捐赠给了德化县博物馆。

9.jpg

    《醉李白》

    “收藏古陶瓷不仅能提高理论水平,还能锻炼你的眼力,包括技法、胎釉、工艺等等。对于一个陶瓷匠人来说,以古人为师,古物为师,最后实现以心为师。”

    陶瓷大师:在“中国白”的肌理中雕刻时代印记

    以心为师的陈大师,创作过非常多的“心”作品,像他参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志在心上》,就是融入了他内心思想的“文昌帝君”系列陶瓷作品;《心中佛》将传统站姿解构为“心”字形轮廓,衣纹采用独创的冰裂釉工艺,釉面开片形成的网状肌理宛如披覆袈裟,让庄严法相平添人间烟火气。“我们德化陶瓷界,何朝宗是一座高峰,要怎么样从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我是经过很多尝试的。”

10.jpg

    《心中佛》 获全国第二届陶瓷“大地”奖金奖

    16岁的就跟着一代瓷雕名师陈其泰学习,到1983年19岁的他凭借《千手千眼观音》一举成名,陈明良选择用“解构与重组”来完成他的何派技艺传承和创新。

11.jpg

    《千手千眼观音》获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牌

    仔细观察陈明良作品,会发现他的风格突出:大型瓷雕非常多,《志在心上》就有60多厘米高,《千手千眼观音》就高达1.21米;系列作品成体系,像“文昌帝君七十三化生”就创作了二十多年,十大帝王系列、三十三观音,三十六褒封妈祖、一百零八罗汉等等。还有就是釉水的多变,像《心中佛》,传统观音衣纹用刀刻,他就用釉裂表现。 有一件《惠女风情》更颠覆:斗笠用泥条仿竹编,镂空处仅发丝粗细。“德化瓷不止白,还能‘编’出渔网!”

12.jpg

    《惠安女》

13.jpg

    《惠女风情》被北京天安门城楼收藏

     谈话间,陈大师又给记者讲了一个有关“冰裂釉”的传说,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古人是被动接受窑变,我们要主动设计窑变,像冰裂纹就可以通过配方来达到。”他说为调出玉白瓷,试过百种比例,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球磨、烧、调整配方,直到出来最温润的瓷土。“不论是配方还是瓷土,我们匠人都得自己去研究。”

    多年创作里,陈明良复刻了明代白瓷的多种釉色与瓷土配方,玉白、葱根白、孩儿红……但他独爱象牙白,他说:“我最想深究的是象牙白瓷,从研究古陶瓷时我就被深深吸引。”看着他展厅里几乎都是透着象牙莹润光芒的瓷雕,“象牙白”当知现代人感知古人“器以载道”的匠心。

    未来馆长:在博物馆里埋一粒瓷种

    几年前,和陈大师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泡了一杯茶,还顺手点了一根沉香。当时记忆深刻,这次见面就把那时的画面向大师描述了一番。陈大师大笑了一番说:“真的吗?现在还蛮少玩香的,都比较随意了。”

    陈大师说,他现在很忙,忙在“新战场”:“我这几年都在做这个事情,建了也差不多三年了。外墙、框架整个都建好了,验收后就可以设计装修,希望明年9月份能开馆。”在陈明良的规划里,这就是他的私人博物馆,里面有他的收藏、他的作品。在中外各地办过无数展览的陈明良已经是一位成熟的策展人,就连每个馆的主题都想好了:“我会做一个崇文尚孝主题馆,‘二十四孝’还在做,准备在开馆之前完成。”他随手指着展厅对记者说,“这些能讲三天三夜,博物馆不是摆瓶瓶罐罐,是要把瓷魂种进人心里。”

    问他在陶瓷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出现了吗?他沉默良久:“等博物馆建好,我会有更多的时间,这是我的愿望,也是我的想法。”

14.jpg

    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日光》被选为国礼

    从地摊淘宝到建立系统收藏体系,从模仿形制到破解美学密码,陈明良用四十年完成了“收藏—研究—创作”的闭环。如今他时常喜欢看着他收藏的、他创作的那些宝贝,甚或看着年轻学子们临摹古代杰作。玻璃展柜上映出的,不仅是何朝宗们不朽的艺术灵魂,更是一个当代匠人通过收藏重构的文化基因链。那些曾经错失的珍宝,最终都以另一种形式在他的作品里获得重生——既有何朝宗的刀痕,也孕育着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白”。

15.jpg

    《金榜题名》

    ◆来源 | 泉州市城联社、泉州晚报社、泉州政务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