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瓷餐具联手米其林 破圈餐桌艺术


《金牡丹10寸餐盘》
羊脂玉瓷,是玉非玉,是瓷中精品。前不久,羊脂玉瓷《金牡丹10寸餐盘》作为“德化白瓷”餐具优秀代表,亮相2025广州米其林指南发布会庆典晚宴,并签约成为米其林合作的餐具企业。在德化县毅术陶瓷研究所展厅,《金牡丹10寸餐盘》很是耀眼。它以“羊脂玉瓷”为基底,在对称的盘边落上一大一小两朵“金牡丹”,形成“留白镶金”美学艺术效果,尽显轻奢艳丽;与其搭配的汤匙,造型小巧精致,手柄处融入一根倒立的金勺,精巧雅致中含着贵气。
精细雕精品
1993年,陈金通军旅生活结束,回到了家乡瓷都德化。师从“瓷界泰斗”邱双炯,学习瓷雕技艺。他以“羊脂白·丝光玉瓷”为介质,融合优秀传统文化题材,创作的《十八罗汉》《三十三态观音》《关公》《寿星》《弥勒》《岩》等作品相继出炉,作品以细腻的雕刻、雅致的造型、流畅的线条和清逸的风格,引人注目。

十几年前,陈金通开始从瓷塑转型到生活用瓷上,致力于将生活用瓷艺术化,将艺术用瓷生活化,让德化陶瓷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刚开始做茶具、餐具的时候,陈金通遭遇了非议,不少人认为他不该去做此普普通通的东西。陈金通没有直接回应,而是用产品来告诉他们。后来人们慢慢发现,陈金通做出来的产品和市面上的不一样。它们风格迥异、清丽大方,富含文化元素,精巧雅致。
“羊脂白·丝光玉瓷的通透滑腻+匠心匠艺的精细”,成为陈金通在瓷艺界的代名词,其陶艺作品先后荣获国家级金奖28次、银奖17次。《扭转乾坤》茶具被宁夏移民博物馆收藏。而他本人,更是被中国收藏家协会评为“中国收藏家喜爱的陶瓷艺术精英”。
创新出名瓷
德化白瓷被誉为“世界白瓷之母”,“白”是德化的底色。2000年前后,陈金通做过红瓷、窑变结晶瓷、釉染瓷等,都是“昙花一现”。这更让他体悟到德化白瓷传承千年的魅力所在,陈金通萌生了创新“猪油白”,研发“无釉白瓷”的念想。
陈金通团队于2008年开始投入研究,过程中遭遇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们矢志不渝,坚持实验。“早期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瓷土、原料的问题。我们奔波于全国各地,将收集来的几十吨稀有、顶级高岭土反复筛选、烧制、对比。”陈金通介绍。

《和谐》茶具套组
历经近6年时间研发,通体无釉却透出和田玉般柔光的“羊脂白·丝光玉瓷”成功问世,在中国陶瓷界掀起了“无釉革命”。“传统认知中无釉瓷必吸色,但我们用分子级密度打破了这一定律。”陈金通举起茶杯,釉面在光下流转光泽,“投放市场前,我们做过很多试验。曾把茶具放在废弃的机油里浸泡一星期,取出后清洗一下,用来泡茶,无色无味。”这一创新斩获了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金奖”等国内外共七项大奖。
匠心铸名品
“我们的产品不仅运用了德化瓷传统制作技艺,还借助当前的科技与辅助设备,多方面实现突破创新。比如产品的圈足平整顺滑,这是一体烧成的,无需后续人工打磨。”陈金通说。
一直以来,陈金通对品质一直有着极高的要求,无论是前期的配方研究,还是创作过程中的每一次细节处理,他都怀揣着虔诚的匠人之心,认真对待。所有产品上架销售前,都用高光等照过,有变形、杂质、气泡的都会被淘汰。
该研究所应用“羊脂白丝光玉瓷”,设计制作一系列简约别致的日用器皿,让德化白瓷具有使用性的同时,更具有艺术性。如茶器套组《和谐》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理念与内涵,融入吉祥元素,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成为国家领导人会晤用瓷,也是米其林餐厅指定用瓷之一。其盖碗以荷花为元素,清雅而立,诉说纯洁邦交、和谐共处的理念;茶杯敝口,盛着文化融合的胸怀;鸡蛋花为题的杯碟,绽放希望之花;茶海略呈球形,表达了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全球发展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