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德化>>|
破茧之“白”——德化瓷塑工艺应用的双向衍生

发布:2025-8-4 19:06:42  来源: 《光明日报》 [字体: ]

2.jpg
    ①瓷花扩香器(瓷塑) 资料图片

3.jpg

    ②纸(瓷塑) 资料图片

4.jpg

    ③冬奥·文君瓶(瓷塑) 资料图片

5.jpg

    ④千手(瓷塑) 资料图片

6.jpg

    ⑤普天同庆(瓷塑) 资料图片

7.jpg

    ⑥凯旋尊(瓷塑) 资料图片

8.jpg

    ⑦抱枕盖置(瓷塑) 资料图片

9.jpg

    ⑧等花开(瓷塑) 资料图片

    【艺事新风】 

    千年古县德化,地处闽中群山环抱间,这里纯净细腻且可塑性强的瓷土,历经窑火淬炼,成就了蜚声世界的“中国白”。宋元时期,德化白瓷烧造技艺日臻成熟,德化窑逐渐从青白瓷仿制之风中跳脱出来,开始探索白瓷材料的独特表现形式。明代以后,在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的多重滋养下,德化匠师尝试以纯粹的形态语言表现白瓷材料的质地之美,初步形成了以精雕细作的小体量塑像、塑饰类器物为主的产品面貌。明末清初,凭借优良的质地、精湛的工艺以及应时而变的市场适应能力,德化瓷塑经福州、漳州、厦门等港口源源不断输往世界各地,在欧洲掀起“中国风”。纵观历史,德化瓷塑始终镌刻着闽南文化的独特记忆与美学基因,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光华。

    今日的德化瓷塑艺人如何把握时代机遇,实现传统工艺的当代转译?工艺应用方式的衍生与跨界无疑是培育内在创造力最切实有效的方式,即在存续德化瓷塑工艺“基因”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衍生出与当下文化语境相适应的全新面貌。

    朝向生活化:基因活化与场域拓展

    传统手工艺不仅是传承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的载体,更是与情感归属、身份认同、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活的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德化瓷塑被赋予了与现代生活方式和日常需求相契合的功能性与美学价值。工艺应用方式的生活化,成为传统手工艺在当代语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行路径。

    回望历史,德化瓷塑的兴起与发展,始终聚焦于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需求。白瓷塑像享誉国际的深层原因,不仅在于材质与形式之美,更因其承载着人们寄托情感、寻求心灵慰藉的普遍诉求;白瓷塑饰类文人雅器的兴盛,则印证了实用功能与艺术审美服务于生活日常的造物传统。今天,瓷塑工艺在文创设计与国货创新中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体现出独具东方意蕴的现代生活美学。

    德化瓷花香薰类产品(图①),便是通过现代设计实现功能迭代,进而完成传统工艺文化基因现代转译的典型案例。传统瓷花捏塑工艺充分发挥德化瓷土可塑性强的优势,运巧技于方寸,在搓、捻、压、拉中凝塑生命,于动静、繁简、张弛间使纤薄花叶承光而立,在氤氲透影中交织出丰富层次与朦胧美感。当代设计师突出其技艺元素和美学特征,将手作、精致、轻薄、恒久等象征语义与当代生活方式、审美追求相结合,使得德化瓷花的传统样式在解构重组后演变为形式简约、配色淡雅的花形扩香器,辅以香氛精油,成为颇具东方美学意蕴与生活情趣的妙物。

    手办的蓬勃兴起,也为德化传统瓷塑工艺注入了全新的表现维度,使之得以跨越不同文化与年龄层的界限,触及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新一代瓷塑艺人自影视动画领域汲取创作养分,不仅顺应了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更重塑了传统工艺介入当代生活的路径。得益于动漫设计专业素养,萌态造型、夸张动势以及“可视化”的情绪表达,成为林似钦瓷塑创作的鲜明标签,其“普天同庆”系列作品(图⑤)巧妙地融合了福娃与舞狮元素:祥云大鼓之上,男童作弓步托举之态,女童单足独立、舞动狮头,飞扬狮身定格“狮跃”瞬间,形体交错间洋溢的青春活力,不露痕迹地消解了传统工艺与当代生活的距离。

    德化白瓷纯净细腻、可塑性强的特质,引起了设计师群体的广泛关注,他们以此为基础,着力构建“功能-审美-情感”的价值链条,通过温润触觉唤醒家居记忆,使传统工艺在日用之美中延续文化根脉,在设计创新中实现价值再生。以“白瓷抱枕盖置”(图⑦)为例,设计师敏锐地捕捉到白瓷材料的柔和观感与生活中温馨物象的审美共性,以瓷塑工艺模糊刚与柔、冷与暖、观与用的界限,复刻抱枕受到挤压后形成的慵懒“表情”。当瓷枕那温暖的视觉观感与冰凉的瓷面触感形成反差,材料置换所带来的认知错位便升华为有趣的知觉游戏。

    朝向艺术化:观念介入与价值重构

    工艺应用方式的艺术化,在于通过观念和情感的介入,打破形式与技法的固有范式,为德化瓷塑附以品位与格调的个性标签,以实现从情感价值到艺术价值的转化,使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由生存需求使然的选择,转变为表达意愿驱使的自觉。

    在德化瓷塑行业中,一些艺人正通过对工艺应用方式的艺术化探索,淡化传统工艺美术的边界,在艺术领域获得广泛关注。出生于德化百年瓷塑世家“蕴玉瓷庄”的苏献忠,虽深受德化传统瓷塑艺术熏陶,却始终将创作视野放眼于国际舞台和时代前沿,在传统与当代、技术与观念之间探寻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

    在“纸”系列作品(图②)中,苏献忠以德化传统薄胎瓷塑技艺,诠释了承载着丰富历史信息与时代记忆的物象。“纸”被塑造为充满视觉张力的叠摞形态,与瓷色之“白”相互映衬,也与承载它的老窑砖形成反差。“纸”轻薄而柔韧,“砖”厚重而稳固,“瓷”恒久而易碎,柔韧在厚重间呼吸,永恒于脆弱中流转,创作者以三组看似对立的概念演绎出生命智慧。“等花开”系列作品(图⑧)则尝试探索个体在时光流转中的生命意义,以德化传统瓷花捏塑技艺制成,结合多肉植物形态与莫兰迪配色,体现出作者对传统工艺融入当代文化语境的思考。“等花开”不仅指代时间的流逝,亦揭示了生命的成长过程,艺术家寻求适合自己的创作“土壤”,在艰辛劳作中自我疗愈,直至某个“盛开”时刻。

    当代艺术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德化瓷塑的创作面貌,新一代瓷塑艺人积极探索全新艺术语言,并将炽热的个体情感熔铸为创作内核。郑清海的《千手》(图④)由成百上千只具象且带有传统瓷塑工艺印记的“手”构成,承载着对古法的虔敬,交织出抽象、开放的形态,以未完成的、可无限延展的面貌邀请观者参与其意义的建构。在作品中,精湛技艺不再是炫耀的手段,传统符号化作涌动不息的创新动力。

    此外,各大艺术院校的介入,亦为德化瓷塑工艺的艺术化探索提供了重要实践参考。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白明为例,他基于德化白瓷“细、白、润、透”的材料特质,挖掘“形表起伏营造光影变化”这一核心工艺的视觉表现力,以白瓷材料为载体,创作了《冬奥·文君瓶》(图③)与《凯旋尊》(图⑥),通过象征、隐喻的手法与极简化的设计语言,将瓷质本色与朦胧光影相融,凝练地诠释出当代视野下的东方美学意境。

    窑火不熄,匠心永续。德化瓷塑穿越历史云霞,从祈福寄愿的庄严塑像、文人雅士的清供陈设,到如今在寻常烟火里浸润诗意美学、在艺术殿堂中叩击时代脉搏,其“破茧”之变,在于拓展了德化瓷塑工艺的应用场景,在生活化与艺术化的双向衍生中,开辟出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与价值重构的广阔天地。

    (作者:付彬捷,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德化当代陶艺研究所副所长)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