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荣获“世界陶瓷之都”称号十年来,大力推进“陶瓷+”产业融合,从设计创新到供应链整合,从文化传承到国际交流,走出了一条“传统工艺现代化、陶瓷产业集群化、区域品牌国际化”的特色发展之路,推动陶瓷产业集群迈向千亿目标。
“德化陶瓷日益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世界的文化桥梁。近年来,德化全力推进陶瓷产业创新转型,奋力向着世界一流迈进。” 德化县委书记方俊钦在第六届德化陶瓷博览会致辞中表示。
德化荣获“世界陶瓷之都”称号十年来,大力推进“陶瓷+”产业融合,从设计创新到供应链整合,从文化传承到国际交流,走出了一条“传统工艺现代化、陶瓷产业集群化、区域品牌国际化”的特色发展之路,推动陶瓷产业集群迈向千亿目标。
打造新型园区“试验田” 助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在兆丰瑞宝陶瓷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滚压、脱坯、烘烤、修坯、擦水等陶瓷制作工序有序进行。“原来生产各个环节都需要配备工作人员,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现只需个把人就能操控整条生产流水线,且产品品质也更有保证。”兆丰瑞宝负责人陈进伟说。

图:兆丰瑞宝智能化生产车间
陈进伟介绍,公司自2023年入驻古洋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全面推动产品内控、生产设备、人员管理等转型,生产空间从几千平方米扩大到如今的4.5万平方米,产能扩大1.5倍,每天产量超过6万件。
2025年,德化出台《关于促进入园企业提质增效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方案》,鼓励园区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增资扩产。该政策对陶瓷生产企业及其他规上工业企业新购置经认定的自动化、半自动化成型生产线及智能化成套设备给予不同程度补贴。
在空间开发模式上,德化并非简单“造厂房”,而是实现“标准化+定制化” 双轨并行,赋予优质企业“带方案建设”自主权,满足个性化生产需求。如兆丰瑞宝自建的新厂房,不仅将层高从3.8 米提升至5米多,还配套两条专用隧道窑,为家电陶瓷部件生产提供定制化空间。
截至目前,德化已建成投产园区1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3600多家,入园率达80%,创造产值475亿元;经抽样调查,参与智改数转企业产品合格率达95%以上、生产效率提升60%以上、运营成本下降10%以上。
跨界融合创新,展现“中国白” 新活力
日前,“德化白瓷”米其林指南官方合作伙伴官宣发布,作为德化白瓷品牌联盟的签约企业之一,德化县奔富陶瓷有限责任公司的《8.25寸花形餐盘》脱颖而出,成为广州米其林指南发布庆典晚宴选用餐具。

图:奔富陶瓷“明星”产品
奔富陶瓷销售部负责人郑丽卿介绍,公司以家用餐具为主营产品,高度重视产品制作材料升级与产品设计创新,共拥有100多项产品专利与版权。
德化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坚持“抓工业设计促产业提升”,全县研发经费投入从2015年的3.96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6.8亿元;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从0家增加到15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8家增加到228家;产品类型涵盖餐具、花盆、茶具、酒具、西洋工艺瓷和传统雕像等,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近年来,德化连续举办9届“何朝宗杯”工业设计大赛、13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设计工作坊、3届世界陶瓷设计大会、1届“中国白.德化瓷”第21届全国设计大师奖,引导广大企业重视创新设计推动产品多元化、品牌化、国际化。先后有378件赛事获奖作品落地生产,转化率达30%。越来越多德化陶瓷作为重大活动的会议用瓷、外交礼品等,闪耀世界舞台。
线上线下融合,打造陶瓷新品牌
在德化的全球陶瓷选品中心,“百壶柜”陈列着形态各异、花纹独特的茶壶,共享直播间里主播们正在进行选品直播,路演厅里也正在筹备即将举办的新品发布活动。该中心通过“爱陶瓷”数字平台链接了800多家陶瓷工厂与工艺大师,线上展示超8万款产品,选品中心实物也超过2万款,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和便捷的购物体验。

图:全球陶瓷选品中心
“2024年,德化陶瓷全产业链在电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零售额成功突破200亿元大关。”全球陶瓷选品中心负责人涂荣标说,“爱陶瓷”平台运用区块链、AI等先进技术,构建全产业链交易、全过程可信、全方位定制、全渠道经营的产业运营平台,已服务企业超2000家。
线下方面,德化创新举办一系列巡展、办展、参展活动,力促把精品瓷器“传出去”。已在欧洲、中东、北美洲等地举办巡展10场;充分利用广交会、进博会、福博会等知名展会平台设置“中国白·德化瓷”集中展示区;在国内重要城市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授牌建设54家“中国白·德化瓷”推广展示中心,持续布局“中国白·德化瓷”海外市场。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刘挺表示,德化走出了一条传承与创新并举、文化与产业共融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仅实现了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更在绿色发展、设计创新、文化传播等方面树立了行业标杆。(胡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