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尊与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馆藏观音坐像同款的何朝宗珍品,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11月18日,福建省德化县委书记方俊钦带领德化代表团赴法国巴黎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参观考察、推动德化陶瓷文化海外传播的热度还在,何朝宗珍品蒲团观音坐像一亮相,瞬间成为再次关注的热点。

本拍品图 附图:明 何朝宗制 德化窑白釉观音像(款识) 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据了解,亮相北京中贸圣佳的此尊蒲团观音坐像高31.2厘米,背部钤有“何朝宗印”篆书方章款。观音低首垂目,面形长圆,饱满丰润,神情慈祥,似在俯瞰尘世众生。整件作品神态刻画细致入微,衣褶部分轻柔飘逸垂坠自然,透过垂拂流转的衣褶,隐露出菩萨的柔美而富有力度的肢体形态。其人物比例准确、刀工洗练,其表现禅衣柔贴体肤垂拂流转的水准臻于极致,所塑菩萨柔美圣洁而兼具法相庄重,充分表现了造像的超凡脱俗、圣洁庄严之感,为典型的何朝宗亲制艺术作品。

两尊观音背面图(左为法国吉美馆藏)
“中国白”原文(Blanc de chine)是法国人对明代德化白瓷的赞誉,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瓷器之上品”。

德化白瓷以瓷塑见长,人物造像是最凸显其特质的一类作品,用坚硬表达柔软,用冰冷表达体温,德化白是一绝,“明代瓷圣”何朝宗的作品是其中的代表。


何朝宗,是德化窑最具代表性的瓷塑艺术家,约活跃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他自幼受环境熏陶,喜爱瓷塑工艺,他博取各家之长,形成独具一格的“何派”艺术。他制作的雕塑善于将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以表现主题,特别是继承唐代雕塑及绘画艺术风格,使得塑造的形象形神兼备,既有共同特征又有不同个性,形象既端庄肃穆,又平易近人、富有人情味。其亲制作品形神兼备、精彩绝伦,不仅成为清人效仿的典范,更被海内外藏家视为中国古陶瓷界的瑰宝。

法国吉美博物馆何朝宗蒲团观音坐像
明代何朝宗的作品多数流向海外,国内的何朝宗藏品不多。而作为何朝宗的代表作之一的同款蒲团观音坐像,数量更为稀少。除了此次亮相北京中贸圣佳的这件,目前仅见于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

法国吉美博物馆何朝宗蒲团观音坐像背部
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des Arts asiatiques Guimet)位于巴黎伊艾娜广场,由里昂实业家埃米尔·吉美(Emile Guimet,1836—1918)于1879年在里昂创立,1889年迁至巴黎建馆开放。如今,该馆已成为法国乃至欧洲收藏亚洲艺术品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馆内6万多件藏品涵盖亚洲众多地区的工艺品、铜器、武器、日常用品、绘画及瓷器等,系统呈现了亚洲文明的多元脉络。其中,馆藏的明代瓷圣何朝宗蒲团观音坐像等精品,不仅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承载着东西方审美交融的珍贵记忆,更见证了“中国白”跨越山海的艺术魅力与千年陶瓷技艺的传承。

1894年法国迪迪耶藏的何朝宗蒲团观音坐像
吉美博 物馆收藏的何朝宗蒲团观音坐像高31厘米,编号为G535,长期陈列在吉美博物馆中国部展厅,是吉美博物馆的重要藏品之一。法国国家遗产总策展人、吉美博物馆前馆长、汉学家戴浩石(Mr.Jean—Paul DESROCHES)称之为“世界最好的瓷塑”。这尊观音坐像的最早记录出自法国的西薛兄弟,1886年2月出售给法国艺术品收藏家、实业家恩斯特·格兰迪迪耶(Ernest Grandidier,1833—1912);1894年,格兰迪迪耶将藏品捐赠给法国政府,并保存在卢浮宫博物馆,并收录于1894年出版的《中国陶瓷图录:Grandidier藏中国瓷器》著录中;1944-1945年,再由卢浮宫转移到吉美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