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其中(1904一1973),名志士,字功三,号曼亚,笔名持中,又号希仁、曼道人。德化县三班乡奎斗村人。
其中8岁入乡学,青年时期就读学习美术于厦门。历任德化县立中学教务、训导主任,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省陶瓷职业学校教员,同时兼职于省陶瓷改良场(德化瓷厂前身)实验室,并先后任德化瓷业改进会总监,德化瓷业合作联社总经理。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安溪第一中学美术教员,省民间美术工艺第一届老艺人代表会议代表。
其中身体力行,追求实践,精心研究和竭力推进陶瓷业的发展,对陶瓷色釉、配方的研究和造型、画面的设计队及书画、治印艺术都有一定造诣。三十年代中期,他任职省陶瓷改良场实验室,四十年代他与当时我县热心瓷业的同仁创办德化瓷艺学社、德化陶瓷展销商店,对当时德化陶瓷业的改革、复兴提供信息、实验场所,起着一定的指导、推动作用。如吸取国内外制瓷的先进工艺,结合我县实际,推广石膏模型注浆成型法,建起倒焰实验室进行烧成实验等。又根据当时国内外长期战乱我县瓷业生产日益衰落情况的需要,推动调整窑场组织结构,“民窑合之组织,全县共有十个瓷村合作社,调整一村一公窑,县组一联合社,设有中心实验窑,分期制造各式模型,供各瓷村之楷模。是时,丁干窑、大兴窑、上涌窑、瑞上窑、虎山窑、洞上窑等相继复兴……”(见1947年春徐其中《陶瓷学讲义· 瓷史》)。他还结合实际撰写和绘制了《小型瓷艺学》五卷、《瓷作十讲》、《色釉浅说》、《中国画论及实习》、《西洋画论及实习》、《图案画论及实习》、《美术讲座》、《美术教育概论》、《曼亚丛印》、《曼亚画存》、《曼亚浪墨各书帖》等陶瓷工艺美术著述、书画存稿。根据他本人的记载,他的陶瓷作品有4件入选参加在苏联举办的国际展览会展出,10件入选中央博物馆,并”有相当一部分入选省博物馆和晋江地区文物馆。据福州画院副院长周哲文同志回忆,1953年他亲自来德选取30多件徐创作的色釉瓷品上送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民间艺术展览会展出。甚至在他晚年身处逆境时,还一直潜心于陶瓷方面的研究。生前设计的《各式瓷器图案画本》、《小型瓷器画典》(造型设计)、《自动化直流煤窑设计图》、《回流直升式小窑设计图》、《官式直流实验窑设计图》以及《人造燃料研究》和他的专长书法“狂草”等部分遗作仍存于故居。这些资料有待于发掘和研究。
他在艺术教育方面,也重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尤其是与陶瓷方面,重视培养设计、彩画、书法等实际操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