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陶瓷业的发展与陶瓷教育息息相关。唐代,颜化綵受到良好教育,编著《陶业法》,绘制《梅岭图》,才有后来熊熊的梅岭窑火。有了教育,才有宋、元、明、清时代直至民国时期的陶瓷烧制技术;才有何朝宗、林朝景、苏学金、许友义、徐其中等璀璨瓷星;才有当代瓷都的辉煌。教育铸造了德化瓷的文明。德化陶瓷教育以家传、师承和学校教育相结合为特色。
乐陶、泗滨、宝美等历来倡导“学艺先学文”,重视文化基础教育。明嘉靖九年(1530年),乐陶村在宏祠设立社学。万历年间(1573~1619年),孙凤栖建上梧书斋,陈至言建墩仔书斋;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孙文沐建鹏翔书楼;乾隆年间(1736~1795年)瑶台先民在程田寺格创办瑶台书院;泗滨村颜英助妻张氏建瑞绵书斋,延师课督儿孙读书。太学生颜有绶从事瓷业。宝美村太学生苏明裕、贡生苏重光建后井尾库窑。
民国24年(1939年),省教育厅在德化创办省立德化陶瓷职业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加快陶瓷业的发展,先后创办德化瓷业技术学校、福建省晋江地区技工学校德化分班、德化县城关职业中学、泉州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20世纪末,为构建瓷都人才培养基地,德化大力筹办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