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黄为、朱小明
主持人: 于玮
主持人于玮:说到奥运,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三位当时都在做什么?
黄为:08年申请的时候,我们没有得到,因为我当时在读书,当时7月13日我在看着电视,当萨马兰奇说北京的时候,我们整个就特别的激动,就“YES”就那种感觉。
朱小明:我们正在开会,然后一起看的直播,那个时候可以说是很多人流下了眼泪,作为体育营销的从业者,感觉是机会来了,或者说是可做的事情会有很多很多,但是当时可以说是一片茫然。只知道有好多的机会,总之是非常的激动。
主持人于玮:你当时在做什么?
章明基:我当时在美国。
主持人于玮:01年你在中国。93年的时候你们在美国那个时候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黄为:我没有一下子从心理上感觉非常的失落,非常的可惜,当时我在想我们的失误在什么地方,因为2000年的是我们北京是有一个奥运会会对我们民族经济,不管从概念上还是什么,都有一个促进,当时我看了之后,整个自己就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怎么回事,原来是想胜券在握,最后突然一下宣布是悉尼,我特别的失望。
主持人于玮:不过好事多磨,在我们申奥成功的那一刻,大家都讲特别的高兴,但是这个作为从事体育行业的你们来说,朱小明先生呢?
朱小明:93年的时候我在一家企业,企业是金利来,我在企业里负责广告这一块,那个时候我是作为企业申奥,那个时候我们是在全国性的申奥最大的,最后失败的话,好多人也哭了,我们是花了近千万的钱来申奥,但是我觉得也有一种很好的感觉,那个时候我觉得,奥运对中国很蒙蒙胧胧的感觉,我觉得申报下来之后可能不知道怎么去做这件事,我觉得可能是火候没有到达,但是2001年7月13日的时候,给人的感觉,中国是很强大的,2001年有很多的事情比如有WTO,还有申奥,好多的大事。总的来讲,给人感觉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但是要学习的事情还要更多。
主持人于玮:黄为先生那个时候有没有想到,在多少年以后,你会作为奥运经济高级顾问会参与到这件事情里面来。
黄为:当时没有想,当时一说北京之后,我握住拳头说“YES”就这样,特别的激动。我有过96年奥运会的北京,有94年世界杯的背景,我希望到北京参加这个,我特别的激动,当时奥组委也招聘过奥运人才,但是因为我在美国,没法儿参加考试,这个事就过去了,后来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说,你适合这个,他说你做过,96年亚特兰大的收入设计,你2008年的奥运会你能为国家做一点事,后来我马上打开E-MAIL。但是当时01年的时候,奥运申奥成功以后,所以我的理念上是一定要回来为北京做一些事情。
主持人于玮: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呢?
黄为:我特别的高兴,因为全球才有5位嘛,能为祖国做一点贡献,我自己的背景能用在我们中国的奥运会上,自己的精力有所用。
主持人于玮:我们知道有5位,你在和其他的5位沟通或者是共同工作的时候,你们现在都在做些什么?
黄为:他们主要是财务分析这方面的,法国的(英文),他可能在场馆方面比较专业,比利时的(英文)他可能在奥运会组委会,我自己呢,我亲自做过大赛的收入设计,这个概念在中国比较少,收入设计我们就是怎么样最大量的为整个大赛挣钱,增加收入,我举一个例子,举一个94年世界杯的例子,我们当时在组委会为94年的世界杯做收入设计,我们当时分析球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模式,我们中国的球迷不像欧洲球迷那么的我们当时看了狂一些录像,你看那个贝利,观众就像蚂蚁一样冲向他,后来我们就说这是为什么,他不是恨他,他? ,他拿一个袜子,打一个鞋带,都会保存起来,都是很有价值的。
黄为:我第一场飞洛杉矶,第二天飞到纽约去,这个队是二十多人,加上教练训练的、管理的,所有的人都飞到纽约去,第一场到北京,第二场到广州去,第三场到哈尔滨去,所以让球迷飞遍整个世界,你想想几万个人,从今天要从北京飞到拉萨去,那得多少驾飞机,所以不仅为94年的奥运会增加了一些收入,你想航空公司得感谢我们。
主持人于玮:你刚才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刚才做的事情,很简单的一个点子,就能让航空公司,让当地的经济受到很大的收入。
黄为:比如说餐饮、旅游啊等等都是一个很大的收入。
主持人于玮:我们在奥运会设计收入有什么样的计划。
黄为:这个奥运会他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在84年奥运会以前,每一个举办城市都是拿钱买奥运会,花大笔的钱买理想,以至于84年以前的奥运会都是赔钱的,84年的由俄罗斯操作,当时的洛杉矶是全世界有意思要举办奥运会的,都没有人愿意举办了。奥运会主席四处说你来办吧,都没有人办,他用奥运会的理想去换钱,整个一个反向的思维。
黄为:所以我这次来做也是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也是结合84年以来成功的经验,我们也结合国际奥运会和北京的规律,我们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做,从我自己的想法来说,北京是请我的,我就要为北京市来努力,我的想法是,我第一个挣谁的钱呢,我挣的是外国人的钱,我挣欧元,我挣美元,我把外国人的钱挣回来,我在挣外地的钱,什么广西的,广州的,然后在整我们北京自己的事,把这个曾经说清楚,所以我觉得奥运前有一个事,奥运中有一个事,奥运后有一个事。
主持人于玮:朱先生呢?
朱小明:不管是给我们的企业,还是从事体育运动的一些部门能带来很好的作用,我觉得对中国的企业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因为通过奥运会这么大的一个综合性的运动会,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的东西,检验到我们体育产业的一些政府、管理机构,他其中确实存在着巧妙的一些思维,刚才黄老师也举了一个例子,因为我从事的是中国本土的体育产业营销,我了解中国企业对奥运的理解,中国的本土企业经常会问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中小企业怎么样参与到奥运会,经常问这样的问题,但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从更广的思路去看待? 如果你真正要很多中小企业接入到我们的奥运会当中来,我觉得未必有那么多的机会,也未必有那么多的钱和费用能给得起,但我觉得奥运是一种潮流,他是主流的思想,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媒体,我们的整个市场,都在做这一块东西,所以说我希望中国更多的中小企业应该参与到这个潮流当中来,不一定要和五环挂上勾,其实他有很多延伸的东西,老百姓的思维发生变化了,消费行为发生变化了,很多的观赏习惯发生变化了,这都给我们的中小企业提供的机会,从这一些变化当中来看,都有很多的机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