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唯文凭论”。一些企业,不管自己用人的实际情况,一概打出“硕士”、“博士”的标准,其他人则免谈。如此标准固然反映了看中文化水平的趋势,但也明显陷于“唯文凭论”的弊端。文凭是一个人经过某种学习训练的凭证,也是一个人具有某方面才能的证明。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选用具备较高学历的人才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但如果不问本企业用人实际情况,唯“硕士、博士”是举,这是不足取的。有着丰富的营销实战经验的朋友,在他以前的企业曾做到营销经理一职,但他到新公司应聘时,对方要求专科学历,而朋友只有中专学历,招聘单位一看学历就告诉他,你的学历不符合我们要求,请你令谋高就。很多企业就因为固守那些条条框框,造成了大量优秀人才的流失。人才是多方面的。有些高级技工技术熟练,在工作上大有用场,但并没有什么学位,这种人才该用还是要用,而且要大用。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以文凭划线,而应从实际出发,不拘一格选用人才。
二是“35岁以下为限论”。一些公司提出,招聘人员必须在35岁以下,超过此限者免谈。这也是一个误区。从长远计,我们要着眼于年轻人,以逐步实现人才年龄结构上的年轻化。但问题是,一律限在“35岁以下”,则失之于偏颇。倘若遇有真才实学、怀有一技之长者,仅就因为是36岁、37岁便拒之门外,那岂不可惜?当然,有些行业因工种特殊提出此要求,无可非议,也是允许的。但问题是,一些企业无此特殊情况也一概提这样的标准,则是不应该的。?
此外,还有一些误区需要摒弃,如:一些普通行业的公司也要求身高必须1.6米以上,还有的把人的容貌长得如何也作为选人标准,要求城镇户口,农村户口免谈;要求男性,女性就免谈;要求是工作年限三年的,工作两年半的就免谈;要求是北京户口的,上海户口的就免谈等等。诸如此类严重妨碍着人才的脱颖而出,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
因此,建议我们的企业都能向汉武帝一样,树立“不拘一格降人才”,唯才是举的用人观,那么我们又何愁企业搞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