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加盟?连“唆”加“蒙”!
节后开店小心加盟陷阱
个案回放:
加盟连锁,小赵10万血汗钱亏光了
去年底,年近30岁的小赵,攥着工作几年来辛辛苦苦积攒的10万块钱,准备做生意,自己给自己打工。考虑到初始资本较少,起步阶段难以做大生意,而且又听说加盟成功,企业发展能够比较顺利,于是小赵决定开一家连锁店。
在网上,小赵发现上海有一家精品连锁总部,加盟金不高,商品设计也挺时尚,各项情况似乎挺适合自己。为了保险起见,小赵又前往上海参观该总部,觉得其门面挺气派,看起来挺正规的,便签订加盟合同,交了6000元品牌使用金、3000元年度管理金后,随即向公司进了10000多元的指定货。
回到厦门后,小赵发现收到的货和自己订的品种并不完全相同,后来才听说,这是一些不法连锁总部惯用的伎俩——时尚新品和大路货搭配着发给各个门店。
小赵在我市某商业街开店一个月后,发现该精品总部实力远不如自己想像的好,产品质量也不行,更糟的是,特许人从来没有对加盟店的经营状况进行跟踪和支持。3个月后,小赵的加盟店不得不关门,交的钱无法要回来,进的货也无法如数退掉。一盘点,小赵的10万元血汗钱已所剩无几。
市场扫描:
批发商摇身变成连锁公司
因为掌握了加盟者希望能迅速“傍上大款”的心理,近一段时间,一些“连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通过自建的网站、简单的资料册,宣传“产品非常具有竞争力,加盟费很低”,以吸引加盟者。
近日,一名河南加盟商专程来到厦门,向有关部门报案称,自己被一家“连锁公司”骗了。原来,我市一家服饰公司在网站上自称,该公司拥有强大的设计师团队,每周推出新品,产品远销海内外。这位河南人信以为真,交了2万元加盟费和首期货款,但是收到的却是一些款式陈旧的“时装”。过了不长时间,这家服饰公司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据业内人士透露,有些“连锁企业”前身可能就是一家普通的服装店、精品店。当发现收取加盟费比自己做生意来钱更快后,这些店老板摇身一变成为连锁集团总经理,原有的门店也变成了总店,或者冠上更诱人的名字——产品展示厅。近期我市甚至进一步出现了一些“连锁公司”,以“零加盟费”招揽加盟商。
据了解,这些连锁公司,其实原本就是批发企业,连零售经验都没有,搞连锁只是为了确定一些稳定的“下线”,今后批发商品更容易些。加盟这样的“连锁公司”,结果可想而知。
业者指路:
要加盟连锁,请慎重签约
“快点签,快点签,我的店面都租下去了。”鹭达眼镜总经理傅剑波说,经常有迫切希望加盟的人对他这样说。
当加盟商和被加盟者发生纠纷,旁观者大多会同情加盟商。但是,值得大家重视的是,如果这些加盟商在签约时慎重一些,将来出现风险的概率就有望大大降低。
大多数加盟商充满创业激情,却不愿深入了解行业,至少很多人尚未熟悉这个行业。蓝氏艺芳总经理蓝俊珩建议,加盟者在选择特许人的时候,至少要对准备进入的行业有所了解,“花上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是必需的,否则盲目进入的话,吃亏的还是自己。”加盟者应深入企业总部、门店熟悉情况,最后再进行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是否与这个企业相互适合。安德鲁森公司则进一步帮助加盟商进行门店审核,通过分析商圈成熟度、客流量、消费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是否适合开店。
作为加盟者本人,更应在签约前,充分了解相关事宜。如,连锁公司是否拥有特许人资格,经营中直营店和连锁店怎样配合,能否退货,滞销货怎么处理等。重宇合众律师事务所黄新群律师指出,一般情况下,加盟者与被加盟者的信息并不对称,加盟者出于弱势地位,甚至一些加盟合同存在多条霸王条款,隐藏着不少陷阱,例如前期门槛低,后期门槛高,迫使加盟者在交了加盟费不久便自动退出。
我市连锁同业公会秘书长吴伟栋认为,中小企业在进行连锁加盟时应该格外慎重。双方都应该认真考察对方的条件,千万别草率签约。市连锁同业公会法律顾问程章毅律师则提醒说,很多人辛苦工作多年的积蓄,很可能因为一次投资不当,就遭受惨痛损失。因为把加盟费、首期货款、门店装修费用,以及人工、水电等成本加在一起,一家小型连锁店的起步投入资金需要约10万元,如果经营不成功,可能仅能收回二三万元。
市场观点:
连锁经营其实还是好东西
据市场人士介绍,目前对于加盟连锁企业有强烈意愿的主要是两类人。一是准备创业者,这些人的年龄大多在20—30岁,经过数年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积蓄,希望能自己当个小老板,不必再给别人打工,但是这类人大多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缺乏管理一个独立商户的经验。二是计划开辟第二职业者,大多是一些事业、生活稳定的中年人,希望手里的存款通过投资做生意迅速增值,但是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放弃原有的职业,在经营上难以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只能扮演股东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