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有了这种通道,对领导者和下属都有好处。通道给人们以非正式的指引,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是否正确。人们不必时时请示指导,他们不必核查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有关宏旨,他们不会因为做了不属于战略的事情而遭难,他们有行动的自由,而他们的领导者不必费力地推行指令-控制的权力。提供通道让双方都有行动和学习的自由,下属不会迷失方向,而领导者不必事无巨细地管理下属。
明确学习是人员问题还是经营问题。毫无疑问,学习可以成为人员保留策略的一部分。优秀人才离开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觉得自己的成长或发展停滞了。学习项目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它能大大地增强人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感。
但学习项目并不能给你一个完整的人员保留策略。它没有考虑到帮助你留住骨干人员的其它因素,如他们的生涯轨迹,他们在企业中的发展路线,他们的发展速度以及薪酬的丰歉。它也没有考虑到学习的真谛:即创建必要的流程,帮助人们不仅理解自己的经历,而且创造企业的愿景(vision)。
如果你希望留住人员,可以做许多事情,而学习无疑是其中之一。如果你希望取胜于未来,那么学习必须成为保留策略的组成部分。然而,不管你采取何种途径,重要的是阐明你这样做的原因。要清楚地认识到,学习有可能二分为人员问题和经营问题。如果你不想看到失望的结果,最好一开始就提出必须正视的问题,并努力去回答这些问题。
接受学习本身就是能力这一事实。当你听人谈及倡导学习的企业时,听到的往往是这些企业所开展的事务、做法和活动。学习本质上不是一堆事务或概念,甚至也不是一种思维方式。学习是一种能力,必须将它融入到企业中,把它看作一个系统。如果你要让学习成为企业经营的一部分,就必须对其采取通盘考虑的态度。
如果你把学习看作一种能力,就能发现使学习成为企业重点的综合因素。
首先,人们需要技能。学习要有相关性,学习技能与销售技能同等重要。
其次,企业必须专注于流程。而这些流程,特别是业务规划流程,必须从学习的角度加以设计和领导。业务规划流程理应成为每个企业的核心学习流程。如果一家企业的业务规划流程是生死由命地乱搞一气,就很难树立起学习的权威性。
第三,企业必须找出自己关键的知识资产,将其作为一个组合加以管理。
第四,企业应该建立鼓励学习和知识交流的环境。只有企业领导明确表态重视学习,才有可能实现交流。
最后,必须围绕学习设计测评体系--不仅是围绕企业所学的东西,而且要围绕人们如何促进学习。
经常性地回答为什么,建立学习的文化。为什么我们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回答这个简单的问题大有裨益。企业花费大量时间阐明目标,描述愿景。如果它们花同样多的时间,努力去了解自己为什么不拥有想要的东西,就会学到很多,就有可能提高完成目标、实现愿景的几率。想一想:如果愿景如此重要,而我们又如此聪明,为何只能阐明愿景,而不能将其实现呢?
现在就不难理解许多企业不愿问为什么的原因。面临时间压力,人们以为自己已经知道问题的答案,何必在此多浪费时间呢?有时候,当问题涉及到不大满意的结果时,问为什么可能被看作寻找替罪羊。它戴上了揪住消极面不放、重翻旧帐的帽子。大多数企业宁可掩盖错误,或者干脆否认犯错,我行我素。但是,如果你不能事先清楚地界定什么叫成功,真正的学习就无法体现出来。如果在关键点上你不去问我们获得成功了吗,如果没有,为什么?你就学不到东西。
以耐心和努力营建学习能力。仍在旧经济中运营的企业尚未面临新的现实:它们还不需要应对很短的产品生命周期。把学习称作人力资源问题,被动的经历,或只是其所提供培训的一部分,对它们来说要容易得多。它们的态度是:等有时间再做吧。
换句话说,对这些企业而言,学习是靠事件来推动的。只有当它们希望自己的员工学习新技能时,才会教授这些技能。相反的做法是采取积极的姿态:我们必须领先一步,我们必须将其融入流程,我们必须将学习能力植入公司经营中。学习的本质不是做事,而是一种生存方式。
对大多数旧经济企业来说,这种区别还没有深入人心。学习面对的重大问题是,在今后的10年中,它是成为领导的一部分,还是由于不能带来经营成果而被冷落一旁。
建立现实的期望。如果做法正确有效,学习的确能带来短期的成功。但从总体来看,学习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次短跑。领导者仍注重短期业绩指标,如果学习不能在给定的时间内产生经营成果,领导者就试图放弃它。而那样做会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企业必须回答的问题是:既然有那么多人本性就热爱学习,为什么企业施行学习却如此困难?期望过高是重要原因。但用固有立场来界定这里如何行事也是原因之一。另外,僵化的心态和部分领导者的性格也难辞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