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业靠什么“获得”精英人才?
零售业专业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各大零售企业的切肤之痛。由于现今的零售业已不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行为,而涉及到销售、采购、仓储、运输等多个环节。由于人才匮乏,造成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低下,许多商业企业在采购、仓储、运输、销售等管理职能的分工与协作方面极为落后。行业的迅猛发展加剧了零售专业人才的短缺,物以稀为贵,高薪“挖角”风起,如何获取并留住零售精英呢?
A 高薪“挖角”“挖”不来忠诚
零售业人才流动性大,在零售圈里是普遍现象。今年以来,在武汉举办的各类招聘会上,中百仓储、武商量贩等均设立展位,招聘超市中高层管理人才,但结果不尽如人意:前来应聘的人,数量较前几年明显减少,综合素质也有差距。业内人士认为,“人才荒”的出现与武汉超市的快速扩张有关。去年,武汉几家大的连锁企业都创造了一年连开近十家大卖场的奇迹;小超市甚至达到平均3.65天开一家的速度,全市新增超市面积达15万平方米,这直接导致人力资源紧缺。
人才短缺加剧了“挖角”的力度与广度。武汉中百便民超市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华平透露,每当有其他同行新店开业,就有员工辞职。他的超市利润很小,不可能给出更高的薪金,面对这种竞争感到很无奈。
北京超市发总裁办公室主任刘莹透露,每年招聘的大学生和有经验的员工很难留住,企业只好不断地培养。
其实,人才的过快流动对人才自身不利,不成熟的人才会盲目流动,到最后往往会毁了个人品牌,有的甚至被行业淘汰。过度的人才竞争也造成了人才对企业忠诚度不高、责任感不强等现象。
“挖角”导致的跳槽是一种正常现象,仔细观察一下我们身边跳槽的人,大多升迁了职位和增加了薪酬。沃尔玛之所以能留住人才,一个重要原因是30多年来,每年新开店铺100~200家,每年至少需要其双倍的商店经理级人员,因此中层经理升迁提职速度很快。而我们有些传统零售业,由于机制和观念等原因,长期没有扩大企业规模,大量中层经理不能得到提升和提薪,跳槽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过速发展,可能出现人才不足;过慢发展,可能导致人才跳槽。两全其美很难,我们只能选择留住该留的人,放走该走的人。
B 自主培训“远水”难解近渴
自2004年底中国政府兑现零售业完全放开的承诺后,2005年是中外多家零售巨头跑马圈地的一年。但专家指出,人才的缺乏将成为它们市场战略实施的软肋。
2004年8月,易初莲花首开“批发MBA”先河,在北京、上海招聘多达30位当年的应届MBA毕业生进入公司,充实到各个管理岗位上,或成为“店长培训生”。“店长培训生”即易初莲花为培养未来店长而招聘的“培训生”。据记者了解,这些“增长生”一般都是硕士毕业,他们会在长达半年的培训中辗转任职大卖场的各个岗位,最后任职新开店店长。
2004年底,麦德龙率先在上海成立了自己的员工培训中心。相关人士对外表示,目前该公司在中国共拥有5500名员工,计划每年再增加2000人。
去年12月中旬,家乐福推出“第二梯队培训计划”,招聘16名优秀高校应届毕业生开始为期18周的培训课程。同时,家乐福总部计划到2007年底在中国建立100家分店,因此至少需要招聘或培养3500名中、高级以上管理人员加盟。而与此同时,沃尔玛、欧倍德、宜家等企业也纷纷在招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