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网络上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馒头血案”事件的出现,至少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四大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管理者应采取怎样的恣态去与员工交流?
众所皆知:陈凯歌在中国是一位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牵动亿万中国人的心的著名导演,在中国电影行业也算是一位座标式的人物,以他如此显赫的地位竟对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大动肝火,实在是自取其辱。陈凯歌状告胡戈事件带给企业管理者的启示就是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去实施管理以及如何控制管理中的节点问题。
管理者在实施管理时有时也会遇到“不识时务”的员工,非但不能老实的接受管理者提出来的整改意见,反而“牛逼”的很,不是嬉皮笑脸者的和管理者开玩笑,就是拉下脸面提出领导者个人缺点加以讽刺,向领导权威挑战,领导者在面临这种棘手局面时,往往处理不当就会造成自己与员工关系的紧张与疏远,甚至影响到个人声誉;那么,怎样去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如果发生了这种事情又该如何解决呢?
首先,作为一名领导者,你时刻要记住你始终是员工团队里的一员桤模,是代表大家的意见来对员工行为提出意见,这样理解才能使你站在事物有利发展的一面;而且在这个时侯,你的脑子要仔细对所发生的事情搜索一遍,检讨一下自己在提出来的意见中是否掺和了个人主义或“一棒子打死”的思想,只有盲加的罪责才会使员工情绪特别激动。
在你脑海中形成一种成熟的节点解决方案后,你可以并不妥协的向对方发出交流的信号,例如:“如果你有什么建议,我们到办公室里去谈好吗?”;“我也希望能听到你的心里话。”等等。
为人领导需有一定的“圆滑”技能,这样才能将自身置于有利处境,化被动为主动,才能获取员工们的信任与理解,才能实现管理者的最大利益化。
二、企业在市场混战中应尽可能的避免少树敌手。
地球人都知道:《无极》是一部烧钱的电影作品,而《馒头》是由胡戈一人“好玩”玩出来的拼凑之作。《馒头》的流行其实质上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无极》的失望所致,因为陈凯歌极度煸情的宣传与事实效果造成了观众巨大的心理期望值落差,于是,“全世界人们愤怒了”。陈导在柏林对新闻记者异常愤怒的说要告胡戈,发泄了个人感情,而他“将失去更多”,因为《馒头》是广大人们群众共同的心声(否则怎会在网络上力挺胡戈)。从这层意义上讲,陈导是一种以小失大。同样,这个故事告诉了企业管理者一个道理:企业员工的利益点就是企业管理者最大的利益所在。
举例说:当今中国,随着市场经济逐渐走向规模化,企业中的兼并案例已是屡见不鲜的企业行为。目的是通过兼并对手,然后利用对方的利益优势来出击市场,以此来提升产品的市场份额。
一般来说:兼并中的核心问题是借用对方优势,从这个角度而言,兼并与被兼并都是一件相互兼容的好事,是一件能实现强强联手,合作双赢的好事;但是企业在兼并时总是仅能站在短期效应上急于求成,往往容易犯错。1、管理者总是认为对方人员不可靠,于是想办法将自己的人员安插进去,结果造成了员工队伍的不和谐;2、对离退体、伤残人员的安排推三卸四,完全推卸企业应付的社会责任,以此来控制和节省劳动力成本。作为企业发展的原驱力之一,社会责任更是企业最大“卖点”。
三、企业成长并不一定必须大投入,只有能够造成企业在市场上差异性的战略才是致胜法宝。
《馒头》是仅由胡戈一人用不到十天完成的剪辑片,之所以能马上在网络上一炮“红”起来,原因在于《馒头》一剧中使用了很多的新鲜创意。例如利用法制频道报道形式将《无极》讲述成了一个“血案”的故事,例如“满神牌洗发水”、“劳命牌草鞋”等创意,都能让人捧腹大笑,收到简而易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