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一般来说,国企和外企都会强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作业链”。但在国企和外企呆上三到五年的人往往在这个“作业链”上的表现迥然相异。“国企派”的人士在具体工作中往往是抓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个环节纠缠不清,而“外企派”人士则往往是强调前两个环节的同时,更为关注“解决问题”这个环节。
12、在工作思路初步确定了之后,最为关键的不是进一步完善思路,而是将思路马上付诸行动。这一方面是因为你的思路如果不去执行,你的竞争对手可能在一些方面会捷足先登,另外也是因为“想象的东西”和“实际的东西”往往存在非常大的差距,边执行边完善更有利于工作思路的完善。但最为重要的是,虽然“思”跟“行”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步之遥,但做与不做的效果却有天地之别。对于实际工作而言,老是“想”、不去“做”,没有任何意义。
13、在职场人士给自己职业生涯定位的时候,如果感觉某个行业非常有发展前途,那就将自己定位于这个行业,尽最大的努力去了解这个行业的一切,见证这个行业的风雨历程,若干年以后自己的身价自然倍增。但在同时也应该注意,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将自己定位于一个行业”,而不是“将自己定位于行业内的某个企业”,特别是对于一个新兴行业、一个还没有进入成长期的行业来说更是如此。
14、学习也好,实践也好,非常关键的是将问题框架和基本要素掌握。做到这一步后,以后再看东西,再去实践,就没有必要一切从头再来,而只需要进行“浏览”和“扫描”,对自己原有的体系来一个查漏补缺,像电脑程序那样来一个“最新更新下载”即可。很多人的学习效率非常高、悟性特别好,其原因也往往在于此。
15、当你发现竞争对手的某些举措明显违背常理的时候,那就应该仔细琢磨一下其背后隐藏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是一些阴谋诡计,更为可能的是增强人家实力的一些小技巧,而后者更应该值得思考和研究。在面临这种情况的时候,要牢牢记住一条,竞争对手永远不会去做“不利己”的事情,他们追求“利益最大化”和“损失最小化”是一条永远不变的定理。
16、就拿些文章来说,一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是和他现在所处的环境直接相关的。如果一个人深入一线,那么他写的东西往往就是非行具体、非常细节性的、动态性很强的东西,而宏观层面的东西写不了多少;如果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远离一线,即使他以前非常擅长写细节和动态性的东西,基于环境变化原因他现在也只能往宏观、综述上面转,因为他现在得到的信息已经不是很详细、很及时了。
17、世界上“共性”的东西非常普遍,“共性”的东西要远远多于“个性”的东西。然而世界上相当大一部分人老是过分强调“特色”和具体的“实际情况”,老是错把“共性”当作“个性”,容易把人类共同的一些缺点来作为某类群体特有的东西,就像所谓的“阿Q精神”。
18、像《水浒传》、《西游记》这样包罗万象的经典巨著在某种程度上来讲,确实深刻的反映了当年中国历史文化的面貌、风土人情以及诸多非常重要的职场和社会潜规则。像这样的巨著很难想象其创作全过程是由一个人来完成的,倒是很像是数代人通过三百年的时间来不断演进完善,最后由某个人物在前人的基础上集其大成。其实任何职场和商场的成功历程也往往和这两部小说的创作历程相似。
19、现实当中每个人经历当中每走过的一步,都是平淡无奇。影视作品中的历史人物的经历和实际情况之间往往会有很大的出入,无非是为了增加传奇色彩来吸引受众的眼球。作为现实中的职场人士,也别奢望自己会有多少传奇经历,最现实的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以积极的心态把自己的每一步都走好,只要做到这一步,积累下去自己照样会有一番天地。
20、业绩和能力不是“想”出来的、也不是“说”出来,也不是“写”出来的,更不是在学院和培训课里“学”出来的,而是在具体工作当中一步接着一步踏踏实实的做出来的,业绩和能力永远拒绝“心烦气躁”、“偷奸取巧”、“好高骛远”和“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