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对话》:我们知道恒源祥也有很多大的动作,比如成为奥运赞助商、连续十几年赞助足球等,这些动作不就是为了提升他的品牌,进而丰富他的品牌内涵吗?
刘永炬:但是它没有去做内涵,是因为它不会做。做品牌内涵,不是为自己做内涵,而是要针对我的群体去做内涵。如果我的群体是一个年轻群体,那我要针对年轻群体的时代情感去对接他们的情感来做品牌的内涵;如果我是一个成年群体,就要面对成年群体,去做应该做的,符合这个群体情感需求的内涵;如果面对的是职业女性,或者职业男性,或者打工族,那么就要符合不同群体的文化特点、符合他们的接受习惯去做内涵。
恒源祥的品牌内涵在哪?它赞助奥运、足球甲A,希望工程也搞,扶持小学,公关活动也做,植树造林等等。品牌的内涵是要在和你产品对接的人群里去找的。从品牌上来讲,你的产品消费者是哪些人,先要有区隔。也许你说我的品牌是对所有人的,就算是面对所有人也有你要推广的内涵。而且不能说我对所有的人都用一个内涵,即使所有人都是你的消费者,你还要找到所有人里面谁是你要教育的人。
比如说在年轻人的情感里面,你都赞助体育比赛了,那么那些喜欢歌星的怎么办?所以你要找他们共性的情感,也可能这两个都不是,因为你找的都是个性情感,这样就有可能最后变成了一个爱好体育者的品牌,但是你又不是运动的服装品牌。所以它的内涵一直不确定,游离于很多方面,十几年了,大家一说恒源祥,想到的就是“羊、羊、羊”,只能想到这个符号,这十几年来,真的比较悲惨,比较悲惨。
《品牌对话》:作为一个恒源祥品牌的消费者,回想几年前的购买心理就是觉得:恒源祥是一个知名的牌子,对“羊羊羊” 的广告有印象,而且买的时候还有折扣。虽然作为一个消费者,我并不知道恒源祥有什么样的内涵,但我还是在那么多牌子里选择了恒源祥,这说明了什么?
刘永炬:没有内涵,就无法产生消费者对品牌的依赖,因为消费者都是有情感依赖的,今天穿你的这件,下一件还穿你的,这是情感依赖。恒源祥品牌达不到情感的依赖,做了十几年都没有达到,这说明他在做情感这部分上是有问题的,但认知这部分它确实做得好,大家都知道了恒源祥,可是你不能老是做认知,天天做认知,做十几年了还做认知,花了那么多冤枉钱,因为做认知的时间非常短,很容易被大家认知,剩下的时间都是了解。
一生里面我们见到很多朋友、见到很多同事,接触很多人,都是从认知到发展到友谊,你不能说我全认识全相好,最后可能你谁都不认识,它缺少的就是这个。所以我觉得它这个“牛牛牛”,只是改变了一个符号,一个被人接受的形象符号。但是从这个符号上来讲,是不是应该这么改?如果你这么改变,就是要让别人重新认知你,这样就会产生一种疑虑。所以我认为恒源祥缺的不是识别符号,你用这个识别符号做成百年老店都可以,一百年不变都没事,为什么呢?因为消费者永远都是新的,今天教育的是18岁的人,十年以后都28了,但你教育的还是18岁,你不能跟着人的年龄走。
而且你每年都在做广告,没必要改变符号。这符号对你没有什么太多的伤害,不是说它旧就要改变视觉符号。改变视觉符号对老的消费者是一种侵害,因为老的消费者在识别你的时候,只知道你的名字,不知道你到底是谁,你传达出的东西是什么,也就是说它会失去很大一部分的消费者——以前教育过的一部分消费者。恒源祥现在最关键的是需要做内涵,至于广告语,我看好多人出了很多主意,这么说的那么说的都有,这个都值得探讨。关键是内涵不是一句话所能表现出来的,它需要一系列的活动来体现。它的识别符号我觉得没必要改,这改的是有点让人不理解。
《品牌对话》:我们也听到一种说法,说恒源祥将广告语从“羊羊羊”变成“牛牛牛”,是它的一个炒作,故意制造的一个话题,您怎么看这种说法?
刘永炬:制造话题哪有说把自己换一身衣服让别人都不认识我的?大家也要在认识我的情况下,才去制造其他的话题。如果大家了解我了,也可以制造很多话题,每个话题都在一个条件下产生,要么是制造如何认识我的话题,要么是制造如何了解我的话题。你不能在已经了解的情况下,制造让大家认识我的话题。这就好像是两个老熟人见面却制造一个更刚刚认知的场面,上来还要递名片一样。从营销行为上讲,就是说,本来这个市场已经到成熟期了,你还要从导入期教育,去炒作一个本来没必要的概念,得到一个从新认识得结果。而这个结果本来是不需要。
我觉得它不应该是在故意制造话题,而是想从它的品牌理念上有所突破,但是在做法上,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品牌对话》:那么这是它广告创意的问题?
刘永炬:不是广告创意的问题,是它定位的问题。
《品牌对话》:恒源祥广告用“牛牛牛”代替“羊羊羊”是不是在试图塑造一个新的品牌理念?
刘永炬:这个“羊”、“牛”广告转变的现象,反映出来的是恒源祥没有意识到它的品牌理念没出来,而不是它的视觉符号没出来。所以它试图改变理念,但是实际上“羊羊羊”,或“牛牛牛”,并不代表理念,因为这个话是你自己说的。对于产品我们可以强加给消费者一个概念,但是品牌不能这样做。它也像其他做营销的一样,给品牌强加一个概念让你慢慢接受,但是这不可能的,品牌不是这样做的。
《品牌对话》:中国企业的广告经常会引起各层面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恶俗广告”更能引起众人的关注,而外企的广告象IBM、飞利浦、联合利华等在中国为何较少引起关注(除了涉及民愤的之外)?
刘永炬:它这个还谈不上“恶俗”广告,要看是在哪个阶段了。国内有些广告确实比它还要“厉害”得多,像天天送礼的,什么这个那个的。在刚开始打认知的时候,这个广告是合理的,正常情况下打认知广告,不超过一个月,但是它打了十年。一个月之后你要上情感片的广告,上情感片广告的时候品牌的品味就提升了。前期是认知,你不需要把认知时间打得很长,打成一年你就是资源浪费了,但它居然敢打十年,所以它的资源浪费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