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讨要一份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或利益。这其中又分为了三个层次:
一、纯粹的乞讨就是乞丐,就是被人所看不起的。
二、交易的利润或利益,则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三、香火钱、赈灾、募捐行为则是高尚的。
四、偷窃扒拿、坑蒙拐骗、杀人越货,则是大逆不道,天理不容的。
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同样的结果,就是要把不属于自己的变成自己的,同样的结果因为方式的不同,人类就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和评价。
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回报,其心理的起点就乞丐,每个人都本能地渴望不劳而获,希望天下掉馅饼,经济活动更是如此了,乞丐心理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
三、从乞丐心理到价值奉献
大部分的企业发展一定的时候就被困住了,再做不大了。为什么?原因就是乞丐心理在作怪,老板向市场讨要利润,员工向老板讨要报酬,似乎感觉是在与虎谋皮。老板与老板间大家都很明白,我卖东西给你,是为了赚钱;我买你东西是为了赚钱或省钱。老板与员工间,对老板而我用你因为是你能为我赚钱或省钱,对员工而言则是希望老板给的报酬越高越好,付出的劳动越小越好。
总之有一条,大家都是以可能赚到的钱或省下的钱为前提,决定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和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每个人潜在的心理就是我最好是象乞丐那样一动不动,就给我想要的一切。在这种社会心理的背景下,一个企业的规模完全取决于,他能为别人带来多少利益,创造多少价值,而每一个人却都以自己的得到来计算自己的付出。
无论企业与客户间的关系,还是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就象我和我家门口的乞丐关系,这样的做交易很快就会被限定某个水平上不能动弹,我和我家门口的乞丐,永远都是一碗粥、一个馒头的关系,这就是完全的市场行为的局限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另一面的结论:一个企业的规模完全取决于,他能为别人带来多少利益,创造多少价值。所以如果从我要赚钱,变成我来帮助别人赚钱,帮助客户赚钱、帮助员工赚钱,效果立即就不同了。比如老板从捂着钱袋子到敝开钱袋子,把自己的工厂或公司当作为别的提供赚钱的舞台,结果就会象《同一首歌》一样,走遍天下、红遍天下。
当然还是停留在合情合理合法的赚钱的层面上,没有庙堂的慈善或普济的高尚,一个企业或公司提供的产品中如果百分之百是交易,显然其中就没有高尚可言,所以在卖东西的时候一定要送东西,市场的效果就看你送出的是什么了。
通过产品或服务能送出的东西有:
1、安全感,产品和服务有质量保证。
2、好奇感、刺激感,能满足心理猎奇的需求。
3、重要感,把产品与服务与地位身份联系起来。
4、联系感,产品或服务个性化,似乎就是为某人量身定做。
5、荣誉感,这可不是一般的人可以享受到服务和产品。
6、奉献感,买你东西就是为社会作贡献。
其实人类的高尚就在于自己有多大的能力满足别人的心理需求,那种不劳而获、没有付出就可以得到的心理需求,这就是所谓的奉献。
所以东西卖的怎么样,就看你在卖东西的时候送给别人什么,送的是什么东西。
四、结束语
潜意识中对乞丐心理的自我认同,往往是一个企业不能做大、做强的最大的障碍,作为企业的所有者、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如果不能跳出这个心理怪圈,到一定的时候就会被困住。
一个企业能做多大并不一定取决它能为社会提供物质财富,更主要是看它能为社会提供多少的无形财富,所以有产品不如有品牌,有品牌不如有文化、有文化不如有思想,有思想还要有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