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与职工下岗,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并非如此,在三个和尚没水吃的背后,便是水桶的“下岗”,职工“下岗”往往是几个机制的“和尚”并存的产物。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调节这只“有形的手”好比第一个和尚的作用,市场调节这只“无形的手”好比第二个和尚的作用,随着企业管理层操控这只手的显现,第三个和尚的存在与他们的作用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职工就业问题全由政府“一肩挑”;建立起劳动保障市场机制之后,职工就业的相关问题则由两个和尚“抬水吃”,这也是一种进步。但是当企业管理层这第三个和尚的作用突现之后,职工的饭碗因为和尚多了反而更加前途叵测了,因为他们饭碗的命运被一些企业管理者视为可以随意丢弃的水桶。不过其间没水吃的是职工,第三个和尚倒滋润着。
热点推荐:
排行新奇特 商业榜中榜 职场“金枝欲孽”对号入座 创业就赚女人的钱
2006春季求职攻略大全 春“机”盎然创业忙 创富时代:十大新商业模式
一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裁员”的公开理由是减员增效,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在第三个和尚那里,让职工下岗其实就是把职工的“吃水”问题推给了政府,推向了市场,即推给了前两个和尚。职工在没有重新上岗或再就业之前,当然可以去找政府,但政府不能保护铁饭碗,推出的保护政策又不能现实的当饭吃;从理论上讲,下岗职工还可以进入市场机制中的保障体系,但是因为一些企业没有交纳相关的费用,没有履行相关的手续,还是将被拒之门外。这一来,下岗职工在三个和尚面前,果真成了被弃置的水桶。
应当承认,在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失业救济等方面,各级政府确实采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市场劳动保障机制也正在扩大覆盖面。但是,绝不能因此让职工的饭碗成为第三个和尚的水桶,由着他们弃之如敝履。当我们从报章上看到某地有多少万下岗工人重新上岗的报道时,应当为之高兴。可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对那些下岗现象的制造者们的“业绩”为什么就没有人给予追究呢?难道就可以听之任之?也许,他们正在为自己卸下“包袱”的伟业而窃喜呢。尽管每天都有下岗工人重新上岗,但这远不是下岗工人的全部,而且第三个和尚每天还会抛出新的下岗工人的“水桶”。社会舆论对此不能保持沉默、不能“集体失语”。这绝不是跟第三个和尚过不去,单单苛求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因为下岗的源头正出之于他们手中,从源头上加以治理顺理成章。
裁员作为企业自救、更新的举措本无可厚非,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一些先进企业的大批裁员早已不足为奇,甚至成为韦尔奇神话的一个法宝,在我国宏观经济结构性调整中伴随着部分职工的转岗也在所难免,而那往往伴随着企业依法履行相关的义务,伴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也伴随着主要经营管理者的更替。但在第三个和尚那里,这些理由反而增加了他的依赖性,更加有持无恐地穷庙富方丈,坐享减员增效的好处,而不愿履行相关的义务,努力规避国家社会保障措施的约束。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的管理者让职工下岗,原本就不是根据经济效益的客观标准,完全是出于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主观意志。而且企业越是有望顺利发展,管理者越是趾高气扬,在指鹿为马中对那些不顺眼的职工无情地行使自己的用人自主权。如果说对于批量的下岗工人,管理者尚心有余悸的话;那么对于安排个别职工下岗,管理者完全可以当做家常便饭,小莱一碟,此时下岗职工基本上处于投诉无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