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纹饰
当阳峪窑的纹饰复杂、考究,无论是胎体上的剔划或是绘画,均技法熟练,线条流畅,花纹简洁、挺拔。主题纹饰有牡丹纹、莲花水藻纹、鱼纹、鸟兽纹、文字装饰以及辅助性的几何纹等。尤其是白地绘黑花中的蝌蚪纹组合、散点纹组合、线段纹组合,更是当阳峪窑别具一格的地方品种。辅助纹饰中的方格方块形纹及其复杂的变化组合,回纹及卷草纹、波浪纹的广泛应用,形成了当阳峪窑的独特风格。
主要品种
1.绞胎瓷
北宋时,当阳峪窑继承和发展了唐代巩县窑的绞胎传统,将绞胎制瓷工艺发展到了顶峰,完成了由陶到瓷的历史转变。高温烧造,胎质细密坚硬,釉色油润光亮,几乎不吸水,完全符合现代瓷的标准。而唐代绞胎与唐三彩一样,基本上都是陶质的。当阳峪窑绞胎瓷的烧造成功,为中国陶瓷增加了一个新品种。
绞胎瓷的制作方法是用黑、白等多种不同颜色的胎泥相互交替糅合、折叠、盘卷、切刮,经拉坯或模压成型,再粘贴、镶嵌、拼接而成。这样胚体上就出现两色或多色相间的美丽图案,再施以透明釉或黄、绿、棕、翠蓝、三彩釉入窑烧成(也有先高温素烧,施釉二次人窑烧成)。
绞胎工艺是当阳峪窑特殊之作,羽毛纹对称整齐有序,木理纹似木纹流畅,水波纹如行云流水,编织纹如草编、竹编般逼真,还有条带纹、石理纹、树叶纹、麦穗纹、蒂纹、涡纹等,开创了我国陶瓷胎变装饰的先河。绞胎装饰,由胎而生,表里如一、五彩渗化的效果,构成了绞胎瓷的特有韵律,巧夺天工。
笔者收藏的一件北宋绞胎平底盏,系1996年砖厂推土机推出。其瓷化程度很高,质地细腻,制作精细,器壁较薄,胎土为白褐两色绞成,纹理横竖交织,是北宋当阳峪窑的极品。
绞釉瓷几乎是与绞胎瓷同时出现的。所谓绞釉瓷,绞的并不是釉,也不是绞的化妆土,而是“绞花”,是各种彩料的综合运用。施彩方法不难想见,是运用各种特殊技巧,或借助外力,使胎体在不同角度倾斜的状态下,或在旋转运动中,使彩料形成绞花纹饰,具有流动韵律之美。常见品种有白釉黑绞花、翠蓝釉黑绞花、三彩黑绞花、绿釉黑绞花、棕黄釉绞花等。
2.红绿彩
当阳峪窑是最早烧造红绿彩瓷的窑场之一。耿宝昌先生指出:“当阳峪白釉红绿彩绘亦较突出,以人物塑像、盘碗为常,绘以荷莲、菊花、鱼藻,生动活泼,开拓了五彩瓷的历史先声。”当阳峪窑神庙碑有“开时光彩惊奇异,铜色如朱白如玉”的描述。当阳峪与王封窑遗址不断有红绿彩瓷碎片出土。就在距王封窑北约2公里的老万庄金墓,曾出土1件红绿彩绘缠枝菊纹罐,应是王封窑所烧造。近几年来,焦作附近的获嘉县、博爱县、沁阳市、新乡市以及安徽省泗县等地出土的红绿彩等残瓷碎片,大部分都是当阳峪窑的制品。
红绿彩是在已烧成的白瓷上,以红、绿、黄等色料描绘纹饰,再经低温二次烘烤而成。当阳峪窑、王封窑是烧造红绿彩瓷最为集中的地方。王封窑还生产一种集刻剔花、釉下黑绘花、釉上红绿彩绘于一身的复合彩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