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闯上海滩
张润勤的餐巾纸生意越做越红火,但由于种种原因,当时并没有赚多少钱,他萌生了退意。
1998年3月,张润勤八十多岁的老父亲去世。是年10月,已是35岁的他只身一人来到了上海。“刚来的时候其实十分的茫然,没有目标,也不知道能干啥。每天就是看报纸找工作。后来找了一份直销的工作,跟了一天就觉得挺辛苦的,每天得见三百多个客户才算你合格了。当时我就想,与其这样辛苦地给别人干活,还不如我做餐巾纸了。”又过了几天,张润勤还是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与此同时,做餐巾纸的念头愈来愈强烈。“于是决定继续做餐巾纸。我先在超市买了几包餐巾纸,又找了批发商,打听价格,做成本合算。这样一算,才发现差价大的还厉害了。再就是看到上海那么多的饭店,比离石多多了,还赚不了钱?”一番比较之后,张润勤打定主意:做餐巾纸!
做出决定后的第二天,张润勤坐上车就去了保定。“第一次一共做了4个品种,花了7万块钱订了一车货。当时家里面老婆怕赔了,死活是不给钱了。我只好跟朋友借了点,凑了3万块钱,欠了厂家4万元。”
张润勤在上海的第一步走得异常艰难。当时,他拿着几袋子样品出去推销,谁知在第一家饭店就碰了壁:“对不起,先生,我们这儿有送的了。”他被服务人员客客气气地请出了大门。“当时,上海有最大最严重的排外思想,即使价格再低也不要你,一看到外地的牌子就不要了。”张润勤回忆说。之后的十多天,他一袋餐巾纸都没有卖出去。就在张润勤感到意兴阑珊的时候,一家饭店给他打过电话,说准备要几箱货,让他过去谈一下。“过去以后,那个老板一个劲地往下压价,我一箱纸的成本是67块钱,最后让他砍到了54块。我当时想,管它呢,虽说是赔了点,但总算是开张了!”
在得知他终于开张了的消息后,小舅子兴冲冲地赶了过来帮他一块送货。在送货的路上,小舅子悄悄地问他:“哥,这次能挣多少钱?”“挣啥钱了,一箱赔了13块。”“啥?赔了13块?”小舅子惊异地问,“赔钱你还卖啥了?”张润勤并没有解释什么。一阵沉默之后,小舅子开口了:“哥,别卖了,赔就赔了,我给你拿上2000块,你回吧。”张润勤回忆说,当时我心里面本来就挺不是滋味的,听了小舅子的话,心里就更难受。“你放心吧,姐夫即使是在上海死了,也不会累你的。”张润勤甩给小舅子这样一句。
晚上回了家,张润勤怎么也睡不着。“到底该怎么办?真的回去,那还不丢死人了。不行,绝对不能回去。不回去又怎么办?”他躺在床上,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卖又卖不出去,反正是赔钱,还不如干脆给人了。对呀,送人怎么样?”思前想后,张润勤决定:拿出在离石时候的精神来,干脆从零做起,一条街一条街地送,同时进行市场分析。第二天,张润勤出去印了一沓子名片,穿上了平时很少穿的西装,又专门买了一辆自行车,开始从北蔡镇一带一条街一条街地走,送样品。
在那之后的半年时间里,张润勤骑着自行车走遍了浦东地区每一条街巷的大小饭店。几个和他熟悉的人都说,那可是个活地图,上海的大街小巷你随便问,没有他不知道的。在他的记录本里,半年的时间,他骑着自行车一共走了3000多条路,共记载了10500多家饭店。事后,张润勤统计数字表明,就3角钱一包的餐巾纸,他共免费送出了7000多元的货。1999年的夏天,张润勤骑烂了他的第三辆自行车。而且由于上海气候湿热,加上他长时间骑车,他的两腿内侧全部磨破发炎,留下了终生的印记。“就现在,一到夏天稍热点就又痛了。”
工夫不负有心人,就在这个过程中,陆陆续续就有不少饭店开始打电话跟张润勤订货了。1999年10月,张润勤做了他的第一笔大生意,乍浦路一家四星级酒店一次向他要了50箱货。之后,张润勤开始做报价表,货物品种也从单一的餐巾纸发展到了酒店所有的一次性用品,一百三十多个品种。
1999年年底,张润勤注册成立了自己的企业———上海越力酒店用品批发中心。2002年冬,某公司在上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张润勤的越力牌一次性酒店用品在上海的市场占有率为2.6%。说起以后的打算,张润勤表示,他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商标注册,下一步的主要任务就是打造“越力”这个品牌。目前,他已经有了3个贴牌生产“越力”用品的厂家,但是他还打算自己再成立一个厂子,“搞流通固然很方便,很活,但是你要真的搞一个事儿的话,总要归到起源去,因为有生产你才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