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首页  | 经营管理 | 营销专题 | 人际沟通 | 创业天地 | 网商 | 职场生涯
信息内容
 
 您的位置: 首页>营销管理>>创业天地>>|
全球IT代工之王的财富传奇

发布:2008-3-3 10:34:02  来源: 《世界商业评论》 [字体: ]

  第二,他也是最能克服困难的企业家

    “过去的成功经验,只会带来无知和胆怯,”这是郭台铭的名言之一。这位祖籍山西晋城的大汉,说话霸气却总饶富内涵。2001年鸿海的营收正式超过台积电,台湾媒体最常拿他们和台积电比较,郭台铭却说,“我们公司就像一个地瓜,在田里默默长大,外面都喜欢拿我们和台积电比较,但是地瓜和苹果是不能比的。”

    而熟悉台湾产业发展史,就可以了解郭台铭的话中含意。1987年创立的台积电,是台湾当局当初权力扶持的半导体行业,享尽土地税务减免优惠;而1974年创立的鸿海,则是台湾最典型的白手起家、从中小企业开始成长的企业。鸿海创立时资本额不到十万人民币。

    有一次新加坡工商局长特别向郭台铭问道,台湾当局到底用什么政策,为什么台湾的中小型企业特别厉害、能够走上世界舞台?郭台铭却苦笑回答:“新加坡政府把中小企业照顾得太好了,所以企业经不起大风大浪;而台湾当局什么都没做,却让台湾中小企业有蟑螂一样的生存能力!”

    台湾经济学家就曾指出,大部分的资金及最好的人才,都被大企业及大财团用走了,根本轮不到接济中小企业。“二十年前我把公司设在台北土城,就是因为土城有一间看守所,是台湾专门关经济犯的地方,要是有一天我因支票无法兑现被关了(按:当时台湾有票据交换法,违者有刑事责任、入监服刑),我老婆还很方便来看我,报告我公司状况,让公司继续营运!”这是郭台铭最常讲的,却透露了几分台湾小企业为了求生存、调度资金的辛酸。

    除了资金调度贷借不易,还有人才问题。“优秀的一流人才都想到大公司去上班,谁愿意屈就一家小公司呢!”郭台铭一语道尽白手起家的困难,有钱都还不一定找得到好人才,也让郭台铭什么都要学习,而许多早期海外企业经理人对郭台铭的好学就印象相当深刻,“他很想知道我们公司内部是如何运作的,而且一问就是好几个小时。”德州仪器亚太区总裁程天纵回忆郭台铭当年充满了学习的热忱,另外郭台铭还带干部在晚上一起到台大进修,其实就是加强自己管理知识的不足。

第三,他知道如何打造全球最有效率的企业而鸿海不但生存下来了,而且称为了一家“骁勇善战”的公司。布局产品的成功及发挥中国制造效率,带给了全球IT产业新的冲击。

    1997年开始,鸿海就从韩国LG集团手上抢下苹果电脑订单。

    1999年,鸿海从台商手上抢生意。包括思科及IBM的服务器,鸿海目前已成为思科全球最大的网路设备供应商。

    2001年,鸿海拿到了日本新为(SONY)的游戏Play Station的订单。日本公司一项不把订单交给境外公司制作,但是为了节省成本,只能求助鸿海。

    2002年,鸿海争取英特尔的P4连接器(Connector)订单。2003年鸿海更同时拿下两家手机市场死对手的订单;诺基亚摩托罗拉,竟都放心同时产品订单交给鸿海组装。

    即使是全球景气最差的2002年,鸿海也从三百六十亿元,成长到约六百亿元,一年成长了约250亿人民币。鸿海之所以被台湾产业界人士尊敬的原因在于规模庞大之后,还能维持成长速度、没有停滞,值得许多企业在急速成长之后作为参考。

    花旗银行亚太硬体研究副总裁杨应超就指出,包括欧美许多企业在内,急速扩张之后,就像“恐龙”一样变得迟钝,但是鸿海似乎正在打破这个“大就一定慢”的定律。

    “你知道成吉思汗快速征战的模式吗?士兵们前进时从不埋锅造饭吗,连夜在马背上赶路,饿了就抓起马坐旁的干娘,渴了就喝马奶,然后出其不易的出现在敌人的营长前面!”一名和鸿海合作过的CEO强调,要深入了解这家公司,不只以获利的角度来分析,因为这家公司的运作,等于是一个“兵团”。

    郭台铭自己工作十五个小时,了解工厂的每一个细节,从生产线的流程安排,到人员的排班和调度,他更要求每个经理都有手机,如果临时需要指令,在十五分钟内要回电话。

    军事化管理,凭借的是重赏赐重罚。制定每年成长30%的目标,郭台铭从来不打折扣,但是郭台铭的奖励也相当大手笔,只要达到目标,每年年终不但可以分享上千万人民币的利润,而且还可以参加摸奖,像2004年的大奖高达一千万人民币,让每年鸿海尾牙,都变成台湾头条新闻,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愿意“卖命”的原因。

    能建立制度、也会用人,是鸿海“能打仗”的原因。事实上鸿海布局内地、用高效率管理练兵,其实就是准备累积管理经验,为未来布局全球的决心。2003年3月,富士康正式把他们的四千人的工厂,建在万里之遥的欧洲,而前三个月内就量产,出货量达一百万台,这也是华人制造业目前最大规模的全球化经营。

第四,他是全球少数能用最少的资源,做最大的创新的企业家低调和神秘,就称为了鸿海的特色。而走进郭台铭的办公室,一点都没有全球科技公司的华丽和气派,郭台铭自己坐的是铁椅子,用两张旧书桌拼凑成的大办公桌,倒像是作战的临时指挥所,根据台湾媒体的报导,郭台铭生气的时候,直接叫人在办公室前面罚站。

    追求经济规模,让富士康成长速度更快。值得注意的是,十年来鸿海已培养了一万四千名“模具”工人。自己开模具、自制零组件。鸿海现在不仅利用来自湖南、四川等内地的便宜人力,现在更培养内地的研发人才、让内地不只具有低廉的低价人力,还有更省成本的高级研发能力。

    清晨四点,来自深圳龙华厂的火柜车隆隆不绝的开向巩北关。广深高速公路上两旁灯火通明,每小时都有货柜源源不停运来,“我们所有通关验关,在二十四小时内就可以完成,而且不用到一张纸,全部在电脑上完成!”鸿海的供应链人员指出。

    全球分工接力的源源不绝,正是鸿海快速成长的重要原因。

    像鸿海在美国硅谷有小型工厂,一名业务人员在硅谷按照客户要求、修改完式样,当欧美人员睡觉时,和亚洲因为有八小时以上时差,富士康的内地厂已经继续接替修改工作,明天重新送回客户办公室,也是这种全球接力,富士康抢下更多订单。

    而另一方面,鸿海很早就开发电脑物流系统,也就是所谓的“E化”。鸿海不但全球二十四个工厂连结起来,还把研发、制造、采购、行政、法律单位连接起来,这也是鸿海最重要的中枢神经,保持企业反应灵敏的速度。

    更重要的是,这条神经也和市场客户连结了起来。假设惠普向鸿海订了十万台组装电脑,惠普不需要库存和提供各种零件,因为鸿海早就把各种组装零件“模组化”,放在自己库房之中,马上组装、出货到客户指定地点。

    简单的说,就是让客户完全没有库存压力。不过要做到这点,一定要准确的估算、快速制造,并掌握零组件的成本核使用数量,否则光是零组件价格变动,就让赚钱生意变成亏本生意,从零件到出货,这也是鸿海独创的“CMM”(Componet Moudel Movement)生产模式。

    不能只凭纪律、还有创新。从自己掌握上游零件,往下游的组装垂直整合,让鸿海一步一步稳健成长。鸿海今天已是一只灵敏的大恐龙,抢夺别人的订单,让鸿海在全球不景气时,成为全球前三大EMS(电子制造服务厂)。

    代工之王,靠得正是内地作为后盾。富士康在深圳的龙华厂,登记名称是“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占地一千四百亩土地、三万名工人,是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组装基地,根据中国商业部2003年10月29日的资料,鸿富锦投资额名列第三,投资金额三十八亿六千一百万人民币。

    有趣的是,鸿海在每一个市场中,决不是抢先第一家推出新产品的公司,却能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全球第一的出货量。“鸿海很清楚自己的优势,不在于先行开发市场,在于效率和成本,”花旗银行杨应超分析,“等到科技产品进入标准化阶段及市场规模够大之后,鸿海就毫不留情的大举进军。”

    第五,他知道如何创造伟大的梦想

    手机就是最好的例子。1999年手机已称为每一家咨询大厂争相投资的当红产业时,郭台铭却指出,“手机的制造成本只要还两百美元以上,我就不会碰,”但是当手机开始成为便宜,且大众化的产品时,鸿海却一举枪下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上千万只代工订单,把鸿海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我观察这个老板把赚来的钱没有放进口袋,却继续拿来投资生产设备和厂房,让我们觉得跟对人了。”一名十七年前进入鸿海的员工指出,郭台铭有海尔张瑞敏的严格、有序,但是他的企图心和野心,“让鸿海不知会变得有多大!”

    郭台铭在五年前就拥有了二十亿美元的身价,但是至今还是一天工作十六小时。

    鸿海最近更开始进行一连串全球并购。包括了以两亿三千万美元买下欧洲的芬兰艺模科技(全球第三大手机外壳制造厂)、墨西哥的摩托罗拉工厂及宏基旗下的网路公司国基电子,郭台铭骄傲的说:“我们台湾第一家完成三大洲并购的公司。”

    鸿海规模虽大,但不完全是好消息。像外界紧盯着鸿海的获利能力,包括毛利率愈来愈低,从15%一路下降到6%,而鸿海的税后盈余过去十年加起来大约是150亿元,但是台积电在景气最好的2000年可赚125亿元。

这样也是为什么鸿海去年开始,开始要向纳米和液晶面板等高科技而挑战。

    去年三月,富士康捐赠三亿人民币给北京清华大学,成立纳米实验室,再投资十亿美元成立以通讯卫主的北京高科技园区。

    去年六月,鸿海也宣布投入了两百亿人民币,积极跨入光电显示器的面板(TFT-LCD)领域,未来在台湾及深圳都会设厂。

    富士康最近加强研发能力,2003年台湾专利数以台积电第一,鸿海第二,但是到了2004年鸿海就以1180件专利,称为台湾专利数最多的公司。

    不过几乎所有的分析师都存有疑问;鸿海的军事化的风格,未来可以带领研发人员吗?而高科技业讲究的公开、透明等公司治理等,鸿海可以适应吗?最后,花费十数亿美元并购了三大洲公司后,能不能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也是鸿海未来最大挑战。

    第六,他是目前全球IT产业布局最深沉的策略家过去的代工厂EMS(电子制造服务),如新加坡大厂伟创力(Flexetticon)和美商旭电(Solectronic)等,都是只帮客户生产,而不负责研发,但像台湾的鸿海、华硕等公司,不但可以制造装配,而且也可以提供零组件,让而全球IT公司纷纷走向两大阵营:一种是把资源集中在品牌和通路,把制造和研发外包出去;一种是专门制造和研发,完全不碰品牌,但是鸿海从做“零组件”产品做起,既有研发的实力,又有组装的效能,也让全球IT产业出现了大变化。

    举例来说,2003年英特尔开始生产新一代处理器Penutitm4“奔腾四处理器”,运转速度愈来愈快,而处理器和母板之间的“连接器”就是鸿海所生产,这个连接器只有5厘米长、却要打通400多个线孔,其中只要1个线孔不通,整个奔腾四就会出问题。“做一个不稀奇,但是要做500万个都是同样品质,就是门学问!”郭台铭骄傲地说。

    而英特尔当时认证了全球三家厂商供应,分别供应全球40%、40%、20%五的市场,没想只有鸿海一家能准时量产,当时所有母板公司都要先付现金才拿得到鸿海的连接器,也说明了鸿海目前已站在全球个人电脑的关键地位。

    不只是产品发展的策略,2005年1月,富士康的手机部门将分割出来,独自在香港上市外界认为,这是为了用股票吸引更多的手机研发人才,也能利用香港做资金平台,方便未来做更多海外并购。高科技产业,不外就是资金和人才,此举也说明了鸿海继续在变,从组织到人才,郭台铭的行动,还会再一次造成产业什么样的变化?郭台铭的经营哲学到布局策略,值得细细品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信息搜索
本类热点  
营销专题  
创业天地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