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集群优势理论
马歇尔提出的外部经济理论认为,中小企业集群有利于技能、信息、技术和新思想在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传播和应用,从而产生外部经济效果。他认为地方产业集群的相对优势有5点:第一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共享;第二是辅助配套行业的专门发展;第三是人力资源的流动和配置;第四是竞争与合作共存;第五是本地信用系统的发展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资信等级。
阿尔弗雷德•韦伯所提出的集聚经济理论认为,集聚因素可以降低“一般经济开支成本”,从而产生集聚的经济性。迈克尔•波特在其所著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认为,一国的竞争力取决于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能力。产业集群的出现与产业竞争力有直接的关联。产业集群从以下三个方面 影响产业的竞争力:首先是通过物质投入和知识信息互补的正反馈效应提高集群内部企业的生产率。其次是指明企业创新的方向并提高创新的速率;再次是促进新企业的衍生,从而扩大产业集群的规模。
在国内,赵中伟认为,产业机群优势在于成本优势、创新优势自我增强的正反馈优势三个方面,在上述优势的基础上,集群内部可出现七种效应:空间集聚效应,知识溢出效应,社会网络根植性效应,相互模仿与激励效应,外部范围经济效应,衍生与吸聚效应。学者蔡宁则从资源的结构性整合角度探讨了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他认为由众多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很难自发形成长期、持续的发展战略,其竞争优势不是来自于传统理论所认为的战略选择,而是来源于集群所拥有的资源禀赋及其资源整合能力。单个企业控制和占有资源的能力是及其有限的,通过企业集群这种中间组织实现对资源的占有和企业能力的改善,是企业发展、提升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台湾学者胡太山则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和机理作了专门研究。他认为,众多中小企业聚集在一起,可以强化创新氛围,使群聚的厂商更愿意共同去追求具有风险的创新目标。集群有利于创新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知识的外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