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快速制造热卖
1、帮助二批或终端回货
把货铺完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就完了。如果货积压在二批和终端的仓库里,没有实现第一批货卖完,再进第二批货,即回货,那企业的任务也没有最终完成。
因此,企业铺完货,下一个任务,就是要协助经销商去帮二批和终端销售,让他们赶快把第一批货卖完,赶快进第二批货, 这样才能是良性循环的开始。
要帮助二批和终端抓住节假日及重点销售时段,以促销和试用结合的方式,对新产品进行销售推动,让消费者迅速接受该产品。
2、短期内强力拉动
做市场既要快,更要狠。狠在拉动方面,主要体现在广告和试用促销方面。
一般人投广告,都象挤牙膏似的,一点点来,希望用最少的钱,把全年每个月份都排满,显得月月都有广告。
其实,投广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它应该象烧开水一样,要不断加火,一直往里加,直到迅速把水烧开,宁愿烧到120度,浪费一些银子,也不要为了节约钱,只烧到70度,因为烧到70度跟没烧一个样。
投入狠是真节约,投入少是假节约。广告只能赌,是不能试的。一次就做够。
这就是为什么雅客V9在03年的两个月时间内,就把当年全部的近3000万广告预算一股脑儿投到了中央台。当时签那个投放合同时,一向身经百战的雅客的老板,手心里都不禁直冒汗,但市场效果给了他充足的回报。
45天成就销售狂潮,用雅客以前的历史来看,一个新产品上市整个的过程,持续80—90天是比较正常的,但是V9的上市,从8月4号到10月5号,大概是45天的时间。
一个财务报告分析。8—11月份跟去年同期相比,上海增长430%,宁波232%,杭州235%,嘉兴193,辽宁是530%,四川增长340%,整个增长速度,跟以往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在产品上市初期,强力拉动既是为了扩大产品的知名度,也是为了让二批和终端进货。 广告必须要“虎头蛇尾”。广告是赌博,要就不投,要不就投个够。
而且是要集中某一个电视台、集中投放时间、集中投放时段,在短时间内冲破消费者的心理阈值,冲破市场所能接受的极限,使几千万的广告费,看起来象几个亿的投放效果,一战成名。
除了广告要赌,新产品的试用同样要赌,也不能试。集中所有资源,倾力一搏,势必成功。
雅客V9上市之初,在免费派发方面,同样孤注一掷。大量、集中进行免费派发:一个星期发完2000万粒雅客V9,同时,又做了大量的终端特殊陈列和区域性主题促销。这样空中高空轰炸,地面全力配合,方才奠定了雅客V9在2003年的胜局。
第五、波浪式的有节奏的推广
对于一个新市场、新产品来说,一个产品要站稳脚跟,仅仅靠一波的推广是不够的,哪怕这种推广力度再大也是不够的,所以一次把政策给够这种做法是不可行的。
举个例子,像农村扒房子,怎么把墙推倒?怎么推?拿一根木杠子推,大家现在都可以想到推土机。用杠子是不是一次推倒?不是,是一次一次的推,一波接一波,节奏感要很好。
雅客V9在03年上市时,也是采取了几波推广的方式,波浪式前进,取得了杰出的成绩。
8月26日,具有极大冲击力和感染力的电视广告《跑步篇》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出。周迅巧妙而自然地解释了雅客V9的最大卖点,并迅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在投放节奏上,雅客也苦心经营,力求以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效果。
8月26日至9月底为第一个传播高峰期;
10月1日至7日,又增加了国庆看点的贴片广告,掀起第二个传播高峰;一天7次,一次30秒、15秒、5秒各一次,因为那期间正好是全国糖酒会举办的日子,又是国庆收视高峰期;
7日后,立即将量减掉一半,一直到11月底都只有隔天播出的招标段;
12月1日到春节前又展开轰炸,制造第三个传播高峰。这种脉冲式的节奏,比之不动脑筋的细水长流和平均分配效果要好两倍。
如果说我们的营销是艺术的话,我想营销的节奏感绝对是一个艺术。这一步过去了,下一步什么时候启动?启动晚了,大家认为你的产品不行了;启动早了,那一波产品还没有返回来。如何通过几波的推动让你在是市场上站稳脚跟,要三波以上。
第一波:上市之初,广告空中拉动,地面铺货,终端试用和促销,强力推拉,可视为第一波;
第二波:铺货基本完毕,企业要帮助经销商、二批和终端实现真正销售,让他们回货,形成渠道的良性循环,第一批意见领袖消费者也通过试用对产品形成了初步印象,在此基础上,要对空白地方进行铺货填空,防止市场空白地带的出现;
第三波:要让意见领袖去影响普通消费者,扩大市场销量。可以利用公关活动和持续的促销活动以及终端的推荐和生动化,等等,达到使新产品在市场上建立起稳定的消费群。至此,我们的新产品上市才算告一段落,新品类才算真正在市场上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