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发改委闭门讨论了一个非常重要文件“关于对中国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重组并购的决定”,这个文件几乎将觊觎徐工的美国凯雷挡在了门外。
除了徐工,近日又被揭开的舍弗勒收购洛轴、克虏伯并购山东天润曲轴等并购都被叫停,种种迹象表明,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对美国凯雷并购徐工进行搅局的“阳谋”正在得逞。
自从2006年2月17日“开博”以来,向文波以平均一周一篇的频率,先后发表了36篇质疑徐工改制合理和合法性的博客,如《三亿美元,三一能否收购徐工》、《徐工并购,一个美丽的谎言》、《为六部委联合严审外资并购喝彩》、《我不是在搅局》、《非实质性条款为国资贱卖提供通道》、《装备制造业肩负强国之梦》等等。
向文波也承认,“自己不是个嫉世愤俗的愤青”,可以肯定,向文波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其持之以恒的撰写博客文章“炮轰徐工改制事件”的动机,显然不是出于一时的“义愤填膺”。作为商业个体利益的代表,作为曾经向徐工伸出过并购橄榄枝的未得逞者,为三一重工的企业自身利益考虑显然占了不断撰写博客的很大部分原因。
“动机不重要,观点正确与否更重要。”正确的观点在合适的时机下能够造成群情激愤的效果,向文波显然已经洞悉了让自己的博客发挥最大威力的真谛——巧用民意,观点制胜。
徐工改制受阻的尴尬,以及向文波对于博客这一新兴媒介的成功驾驭,不由令人想起最近美国公共关系专家、21战略传播集团总裁魏佳丽对中国企业的六个忠告中的一条:勿忽视媒体与NGO。
本文发表于博锐|boraid|8
她说,“政客们来来去去,但是媒体和NGO们总在那里,而且事实上是无处不在——报纸、杂志、电视,现在还有互联网。跟他们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如果你在‘草根层’扎下了根,便有了往上攀登的良好基础。你还要意识到,如果你想在这里游说,你就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你要在金钱、时间和耐心上做好准备,还要找对能干这事的人,否则一切都是白费。”
认识博客的网媒本质
过去,社会公众通过各级宣传部门领导下的报纸、杂志、出版、广播和电视台等信息有限的出口获取新闻信息;而今,公众获得了看新闻“无限途径”——只要有网络的地方,通过电脑、手机等信息终端,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最新的新闻。长期以来,过去的那种传统的新闻信息流通、流向和新闻源的管理机制,正在受到来自以博客为代表的“互联网式”多元化、平民化媒体环境的强力挑战。
高速度,滚动化。博客的撰写者可以在第一现场凭借数自助的数码摄录设备实行现场直播,在网络上图文并茂地以第一时间、第一速度报道出来,特别是对突发事件,比电视编辑的时间更短暂,更迅速,公众在网络上可以即时看到事件的每分钟的发展情况,而博客的撰写者还可以迅速调出与事件相关的背景图文资料,让社会公众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事件真相、新闻后面的故事或细节。而网络媒体在许多个人博客的基础上,派谴网络记者不间断地深入跟踪报道。在博客上,我们往往看不到头版头条,每一条新闻都是“头版头条”。
匿名化,无障碍化。在我们所关注的重大事件中,如“宝马案”等最主要的线索或对新闻起推波助澜作用的就是一些匿名的博客撰写人提供的线索、图片或者评论,而公众在加工、接受、辨别、处理这些信息时,往往牵扯出新的线索或质疑,一旦形成连锁反应后,各大网站就纷纷转载,使原本少数人知道的情况变为天下无人不晓,从而引起国家有关部门注意,继而采取新的态度和措施来理性看待事件本身。如在今年的徐工集团引进美国凯雷投资并购案的关键时刻,向文波在自己博客上公开反对徐工集团“贱卖”国有资产,反对不顾国家安全利益的徐工集团把资产出售给境外投资者。一时间,各大网络纷纷开辟专题报道,把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双方的态度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的空前关注“体无完肤”地呈现给公众,并引发了经济界、企业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监管等大讨论。正是这种网络的无障碍化传播,使得徐工集团某些人士惊呼:都是博客惹的祸!
而博客不受地域的限制,在网络世界里,网络媒体与每个网民之间的距离、网民与网民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无远近之分。网络媒体的双向传播决定了其公众主动性参与的特点,而网络媒体无障碍化的优势,却让许多不敢“捅漏子”的传统媒体最终贻误了最佳报道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