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只要在网上发布一个招聘信息,不要几天的工夫,就能收到上百个应聘的,即使这个公司不怎么样,即使这个职位不怎么样。除了一部分应届的外,以有一、两年工作经历的居多。我想,如果做个职业满意度调查的话,结果是不容乐观的。公司的HR就比较头痛,因为要在几百封应聘邮件里,挑出几位合适的侯选人来面试,“海选”的工作量是比较大的。HR把绝对不合适的筛出后,就CC过来,要求进一步确认。看到大量的是有一两年工作经验的,而着一两年工作经验的, 居然都已经普遍有了两三个工作经验,四个以上的也有。一般HR看到这样的简历,回淘汰掉他。因为按一般常理,跳槽太频繁的绝对不是个好的候选人。企业还是希望队伍的稳定。但我个人不以为然。跳槽之所以跳槽频繁,并不仅仅是因为他自己的问题。一方面,公司也会存在一个匹配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太想实现自己的价值了。现在的人,连个红灯都不愿意等,谁还愿意苦熬?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是二十年前的所谓“天之骄子”了。除了那些名牌大学的高才生,除了那些能写BLOG而被企业看中的凤毛麟角外。大多数人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夺为“资本家”服务的权利的。很多人并不能一上来就进入微软、IBM、HP这样的公司,拿着高额的薪水,等混了几年后,再实施”暗渡陈仓“的。国际歌唱的好:英特耐雄耐尔,一定要实现。是的,但不是现在。大多数毕业生,还无法进入英特耐雄耐尔公司,只能进入更低一些的公司,特别是外地的大学生。只能进入台资公司,因为台资公司他的目标很明确,他不会去名牌大学找人的,他只去比较贫穷的地区找人。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就如同“上岛咖啡”和“星巴克”的区别。但这也不错,虽然不能得到好的薪水,但至少,能得到工作经验。进这类公司的唯一目的就是等待着下一次的条槽。
在一个单位里混,除非你特别优秀(其实是符合老板文化而已),被升职,这样,个人也伴随着升值。可能会有个20%-30%幅度的加薪。否则,以每年5%的平均速度升值。还跟不上物价上涨。而跳槽就不同了,如果是主动跳槽,心理价位起码是以50%为底线,以100%为目标的。所以,跳槽对打工者而言,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当然,人家凭什么给你50%甚至100%的幅度的升值?对打工者而言,前两年是一个目标搜索期,这段时间里,如果找到合适位置那最好,如果没有找到合适位置不妨多跳几个,认清打工的本质,认清天下乌鸦一般黑、东边老虎吃人,西边老虎也吃人的社会常识。这样,有助于把焦距调整好。前五年是一种积累,无论是经验上,还是语言上,还是待人处世的技巧上,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除非你是特殊人才,否则要在这段时期内拿高薪还是有些困难的。但最好是要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期,至少三年以上,就是,你必须让人家感到你是可以在一家企业做的比较长的。现在人家谁也没有指望你能干一辈子。能在一家企业待3-5年是比较现实的。如果老是不过一年就跳槽,那的确是不利的。至少表示,你没有被肯定过。没有在一家企业成长的经历是要命的!这是某猎头给我的经验之谈。
就如同人的相貌是第一吸引力一样,大公司的工作经验也是第一吸引力。否则,你就被“海选”时过滤掉了,而名牌企业,大家耳熟能详的企业,永远会使HR产生“视觉冲击”的,也许他们锁定的就是这样一些企业!能在大公司成功,才会使人产生,他在这里也会成功的联想。
曾经面试过相当有经验的候选人,发觉,他们之所以在一些还算比较知名的公司,混了多年以后,还是基层人员。这样的人,肯定是有某些缺陷的。否则,是人才的话不会不被看到的。当然,所有公司都需要这样的人的,所以,他们也有他们的生存之道。所以,你要找潜力大的,必须找相对年轻的。一些已经进入思维定式的人,要改变是非常困难的。就象孩子过了关键的教育期,是很容易成为MR的。
看了很多所谓成功人士的经历,比如那个惠普的新CEO,在以前公司做了二十多年也做到了CEO,当然惠普诱惑更大。大公司里面,好象只有GE和INTEL是从内部提升CEO的。其他都选择了空降。INTEL是我看来最有公司制度的一家公司。CEO的退休年龄是65岁,退了CHAIRMAN的退休年龄是70岁。一般退了CEO,就任CHAIRMEN,五年一届,和我们的领导制度有点象呢。当然,CHAIRMEN退,那是彻底的退休了。从摩尔到那个偏执狂再到贝瑞特,现在贝瑞特也退了CEO,任CHIARMAN。一个五年轮换制度,已经执行了三届了。不是谁想干多久,就干多久。一个公司的全部创造力并不只是在CEO身上。这样,保持公司的一个平稳过度,这在其他公司还很少见。中国公司似乎还没有(除非国营国家级和部委挂钩的公司,按相关干部制度退休)所谓的退休制度呢。GE的内部提升其实也就执行了两次,威尔奇二十多年的CEO有些传奇,也有些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