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经羽翼丰满的C企业又悄悄将其销售网络铺回了该城市,与当年不同的是这次C并没有立即大张旗鼓展开促销活动,它利用自己产品成本低廉的价格优势,将更多利润留给了代理商,同时还展开“喝绿色饮料,为山区孩子献真情”等公益活动在人们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C企业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迅速推出了绿色保健饮料弥补了市场空白,还针对A产品包装偏小、价格高昂等特点,对原B产品客户推出了物美价廉的家庭大包装与简便易携的纸盒系列饮料,产品一经推出就迅速赢得了这部分客户的青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企业的产品似乎在一夜间就遍布了该市大街小巷每个角落,也走进了这个都市的人们心中。在C企业强大的反攻下,它曾经的劲敌A终于明白对手已今非昔比,其实力足够与自己分庭抗礼,才在万般不得已的情况下忍痛让出了部分市场份额以求顾全大局。
“逼”的能量原理
说到这里,有人对于这个“逼”字用的提出了一些置疑?记得某企业的老总也曾问我,有了自己的明确定位和正确的发展策略就足够了,何必一定要将自己逼到角落,这是何苦呢?行动上是否显得过于消极和低调了呢?
我的回答是,“逼”就是压力,就是动力的体现。一个企业在有了自己的正确定位和合适的发展策略后,那下一步就是行动。动力是否充足,动力的来源是什么?
一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一个国家也好,如果都生存在一个无需竞争的环境中,也许就不用再有什么压力,再有什么忧虑。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想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活生生的竞争环境中,那么压力也就会从四处来对你进行压制。这就是现实。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面对这个处于各种压力的客观环境中。
外界的压力已经够多了,我们为什么还要逼迫自己呢?大多数人对我提出的理论又有了新的看法,其实大家也许在一些字眼上误解了它真正的涵义。
“逼”就是如何让自己内部动力合理的爆发出来,产生最大的能量的合理办法。正如一个人即使有很好的能力和潜质,如果没有名师的引导与正确目标的制定,以及积极面对压力的心理素质,我估计此人也不会成功。企业也一样,要把周围存在的各种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产生出自己的老师,然后再去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如果不能持续逼迫自己产生新的老师,和新的实施计划,那也就不会将自己的企业潜能释放出来。
“逼”到角落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让企业站在自己最应该选择的物质中心,然后给自己近可能的压缩。而能量之间是守恒并可以相互转换的,因此一定要把企业内部所处的各种能量进行合理的处理,然后再进行压缩(因为空间就存在着能量)再处理。几经反复之后,才能有一定的爆发力,以便在企业需要释放时候,才有比较集中的能量释放。
“逼”到角落中去,从企业发展上分析:就是要制定自己的发展策略,有了自己的企业定位,自然制定自己的发展策略也就少去了繁复的再分析过程。一些企业盲目的定位,盲目地占领所谓的“有利地盘”,其实就是没有把自己的定位和方向搞清楚。
写在最后
有人认为“逼”到角落的理论仅仅适合于实力不强的中小型企业,其实这个看法也未免浅薄。正如道家修行,欲夺天地之造化,以求长生不死,于是形成了一种与天地对抗竞争的关系,其竞局态势与市场中企业在整个市场的包围中颇为类似。不论你是多大的企业相对于整个市场都是渺小的。当你知道在2004年中国资产最大的企业也赶不上日本瑞穗集团资产的一半多时,更没法与整个市场相比了,真不知道那些人心中对此又作何感想呢?
在强大市场的包围下,我想任何企业都应该先想象一下道家为“积精累气”以求长生不死的目标,在修道中采取的一些策略也值得我们借鉴。为了在和整个市场强大对手的这样一种不利的竞局中取胜,道家效法灵龟,采取了一种严密防守的策略。而防守就是首要的原则就是要尽量的避免暴露自己的防御体系,我们的企业不论多大的规模,在思考上都应该把自己放在动态发展的角落中,选择最好的地势来成长,这才是企业的真正发展之“道”了。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点认识,写出来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