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学习,兼有‘工作的必须’和‘生活的快乐’的两个成分。经常要有新的思路把企业带到更好的地方,关起门来想是不够的。在学习的时候,说不定会蹦出一个好想法。”
目前的茅忠群也在关注科龙事件、创维事件等,以及TCL收购企业的前景和状态。那些进入汽车领域又退出来的家电企业,茅忠群也在思考。“他们现在的亏损比较严重,”茅忠群说,“我会关注他们,但我不会拼命思考,我只会对自己选择的领域和企业感兴趣。”
对话茅忠群
《第一财经日报》:25条是什么?
茅忠群:是去年下半年制定出来的企业管理原则,要彻底贯彻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比较长的过程。我们对员工和管理层培训,通过内刊和内部报纸来深刻地了解这些原则,再体现到各自的行为上。这是文化融合的过程,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有很多方式也有很多文化的冲突,我们用25条原则把大家的思想和行为纳入到可以沟通的环境中去。25条是从团队中收集起来,结合过去的做法和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再讨论、认同,形成现代家族企业的管理原则。
《第一财经日报》:企业文化也有三个阶段吗?
茅忠群:是。过去的企业文化,最初大家把它认同为唱唱跳跳,气氛活跃。这并没有错,这是企业发展初期,企业文化的雏形。但是,随着企业的进步和企业发展方向的确立,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就应该更准确和深入。企业文化也经历了创业、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理念、制度和行为,是企业文化的三个层面。企业文化是管理的延伸,它有一个过程:提出理念,制度,内化到习惯。从制度到习惯,到自觉的行为。制度不可能到管理的每一个角落,但制度可以把提倡的理念变成自觉的行为。比如很简单的上班不迟到,最早要通过制度来约束,但制度后面应该内化到行为上,久了就形成了不迟到的习惯,这些也会融入到一个企业长久的文化中去,成为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一财经日报》:你将来也会像父亲那样写作吗?
茅忠群:我现在没有时间写,重要的是把管理中的想法进行实践。我的父亲需要讲,需要传递,把他们的经验传承下去。而我们还处于创业、管理和实践的阶段。
《第一财经日报》:到50亿元销售时,你的队伍是什么样的呢?那时你的企业总部是否已经迁出这里?
茅忠群:没有想清楚,过去考虑过到宁波,但现在现实的状况还不成熟。现在还没有形成总部和大公司的关系,而是融为一体。将来企业的发展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总部形成后,会需要培养和吸纳非常好的团队,数量不是太多,加上我,核心应该是6~7人,每个人有自己的核心的职业方向。
《第一财经日报》:你在专注时,你的队伍能够跟上吗?
茅忠群:需要沟通,不断地取得大家的认同,要不在执行的时候会有折扣。我们的发展速度不是要强调快,而是要适当的慢,我们会失去很多机会,但得到我们想得到的东西。
记者手记
茅理翔:赢取三大赌注
很多熟悉茅理翔的记者都称他为“茅老师”,因为他经常到北京在大学里讲课。“茅老师”认为在自己经营企业的生涯中主要下了三次赌注:第一次是在1989年,认为出口是高不可攀的茅理翔,抱着一箱电子点火枪,在无所适从的广交会上灵机一动,双手挥舞着点火枪“哒哒哒,啪啪啪”,嘴里叫着“哈罗,哈罗”,结果一连签下8万美元的单子,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好日子就是这么简单,赌赢了的茅理翔成了世界点火枪大王。
第二次是在1995年,“价格战打得我遍体鳞伤”。茅理翔开始把赌注放在儿子身上,他相信上海交通大学的高才生,更相信自己有想法的儿子。从那时开始,茅理翔就有意识地让茅忠群逐渐走入家族企业的核心。“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茅理翔的赌注赢得了丰厚的回报,儿子在这几年中,逐渐将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带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在下第二个赌注的同时,茅理翔悄悄地下了另一个赌注:做一个百年品牌。“1995年第二次创业,我们就下定决心,要做中国厨具的第一品牌。当时,这里还没有著名的品牌,创牌的投入很大,压力也很大,财力、精力和文化的投入,其艰难只有身临其境的企业家才可以体会。”
2005年,品牌赌注开始收获。10年获得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很多熟悉方太的朋友都很惊讶:方太?不早就是中国驰名商标了吗?
而老茅却不这样想,他只是呵呵一笑,说这个驰名商标比他意料的来得早。
三大赌注赢得人生充满快意。再赌就是儿子的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