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智能咪表市场
在赚钱的兴奋里,王俊和朋友决定用这笔智慧赚来的“第一桶金”开公司。仍旧是这6个人,成为深圳优先科技开发公司的元老级创业者。当时,对科研一窍不通的王俊用商人的眼光分析,他的朋友是搞技术研发的专业人才,“有这帮科技人才就不愁没有后继推动力,”但朋友没有市场和经营意识,自己担任的正是组织者和决策者的角色,“我们有技术有团队,不怕没前(钱)途。”
1998年成立的优先公司注意到兴起不久的咪表市常当时在国内,咪表的款式主要以国外六七十年代的“投币式”为主。王俊经过研究发现,投币式的咪表比较机械,且机械磨损容易导致咪表机件早耗。于是,依靠强大的科研后盾,优先公司开发出了使用专利IC卡式电子信息识别钥匙的新式全电子化咪表,也就是现在已经被普遍使用的非接触卡式电子咪表。很快,这种咪表也出现在哈尔滨、太原、昆明、石家庄、顺德、秦皇岛等地街头。
利益错位:好产品却没好市场
但现实与理想之间总存在一定的误差:质量过硬的咪表在面向全国推广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咪表主属市政项目,且又是“收费型”产品,因此不但遭到使用者(汽车主)的反对,同时也遇到了“政府购买方和收费方错位”(购买方是一个部门,而收费方是另一部门,利益不一致)的尴尬。“当时的感觉就是做市场实在太难,虽然业内有‘半年做一单,一单吃半年’的说法,但我们仍感觉在中国大幅推广难度太大,加上现在汽车增长量那么大,各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你看现在深圳的咪表都快拆完了。”坐在位于电子科技大厦的办公室里,王俊对记者总结。
照明节能意识比同行早3年
2001年,决定科研方向转型的王俊四处寻找新商机。
当时,王俊的技术部已经拥有了20个研发人员,这些员工中有硕士,有些曾在国家科研所工作过。大家一致认为这个新兴行业在中国的市场潜力很大。王俊心头一动:是啊,不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会遇到节能问题,况且,节能是一个很有社会责任感的命题,“这可以让企业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并在合作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对节能行业毫无了解的王俊,马上在网上搜索,找到很多足以让他树立信心的数据:中国每年有3000亿的节能市场;中国照明的整体消耗在所有能源消耗中列第三……王俊当即决定以照明节能作为企业切入点。当国内许多城市还在开发耗能大的项目时,优先公司已经开发出了智能照明节电、中央空调节能等设备。节能商机的意识比同行至少早了3年。
王俊说,“中国目前的节能市场处于战国时期,企业多且乱,仅深圳就有不下100家节能企业。市场不缺节能企业,缺有品牌的节能企业。所以我们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就是尽快树立品牌。”他介绍,短期目标是到2008年能成为一个年产值过亿的专业节电企业,在全国所有省份建立自己的售后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