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的确有很一些优秀的策划公司,是真正的对企业负责,对品牌理论的延伸和发展负责,而且通过实际的品牌运作,打造了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品牌建设的经典案例,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因此成为了在国内具有高知名度的品牌策划公司。但是不负责任的公司更多,一方面是严重扰乱企业选择合作单位的视线;另一方面是为企业掘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品牌陷阱。
优秀的公司被众多的泼皮公司围追堵截,为品牌策划和品牌策划市场蒙上灰尘,不仅是企业的悲哀,也是整个品牌策划行业的悲哀。
消费者:被强奸了,还被想当然的认为很爽。
纷繁芜杂的市场环境如同万花筒,消费者置身期间,寻寻觅觅。就如同一个人在大海中游泳,享受运动的快乐,却完全不知道水下游弋着很多吃人的鲨鱼。
当消费者购买某一样商品的时候,面对五花八门的品种,眼花缭乱,目瞪口呆,再加上耳边聒噪的不同声音,往往只能凭借一时的冲动做出判断,对所选商品的性能、质量基本上没有什么概念。消费者不是专家,也不可能对所有的商品都了如指掌,所以商家所作的品牌推广,就成了消费者了解商品的最基础的途径。商家根据自己的需求介绍产品,按照自己的思维设计产品,根据自己的目标推广产品,导致的最终结果只能是消费者被动接受,商家盆盈钵满。
所以在普通消费者的心目中,产品就是一笔糊涂账,没有使用前,不知道产品性能如何,不知道产品还有那些附加价值,不知道产品的价格和实际公用是否对等,只有等到用钞票换回产品并使用一段之后,才能对产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是上当还是受益才能分辨清楚,可到了这份上,事情已经没有改变的可能了。对于很多知名的品牌,消费者还是比较信赖的,最起码有很多人的使用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但知名品牌的产品普遍价格较普通产品价格稍高,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的消费者,只能选择低价产品,至于这些产品是否适合自己,只能寄希望于运气。
最关键的是商家已经把钱赚到手了,比较大的销量还使商家对自己的产品充满信心,虽然说没有什么品牌生命可言,但赚钱是企业的第一要务,只要有效益,其他的事情可以一概不管。也许有人会说,商家和消费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厢情愿,无可厚非。但是又有谁会想起来某些产品的品牌描述对消费者的误导。听了,信了,买了,骂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之后,剩下的也就是再不敢轻信,再不敢出手。
媒介:只要给钱,没有什么不可以做!
时代发展了,设备先进了,技术成熟了,媒介也更现实了。企业需要媒介的资源,媒介需要企业的钞票,按道理我们也不应该说三道四,可是看看现在媒介传递给我们的信息,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感慨。新闻是有偿的,有偿也无所谓,毕竟还是新闻;广告是虚假的,虚假也无所谓,只是不能那么多。以报纸为例:实际监测的结果表明,新疆地区一份市民报,每天一期,每期32-48版。每天的广告总量基本上平均保持在15-20个整版左右,医疗类广告的发布量基本上保持在22-38条,再除去文章标题、栏头栏标、插图,几乎就没有什么内容了。当我们把这样一份报纸拿在手里的时候,恐怕心情的沉重肯定会远远大于手上的沉重。我们试想一下,如此的一份报纸,我们还能看下去吗?我们还能够在这些报纸上寻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吗?
目前充斥在各类传播媒介中的各类品牌信息,迫使消费者作出选择,要么忍受这些信息带来的痛苦,发自内心的抵制某一品牌的产品,甚至发展到抵制某一品类;要么拒绝此类信息,强迫自己改变接受信息的习惯或者渠道,眼不见心不烦,当然也就谈不上是否接受产品。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讲,有些品牌的传播内容,是对传统文化的伤害,同时也在考验消费者的忍耐程度。品牌传播只有三种结果,第一种是记住了传播内容,而且对产品也较为认同;第二种是记住了传播内容,但是对产品毫无兴趣;第三种是不知所云,没什么印象。
从很多企业的品牌推广来看,只有极少数品牌的推广传播收到了第一种效果,其余的则都在第二种、第三种之间徘徊,也就是说现在很多品牌的推广传播,强调的只是知名度,而不是美誉度,更谈不上忠诚度。大部分媒介会说,我们收了企业的钱,就要为企业办事,不管它传播的内容是什么,我们都必须信守承诺。再者,如果我们对传播内容挑三拣四,谁还会找我们做广告,丰富的资源不就白白浪费掉了吗?没有广告,我们岂不是要挨饿?
这些媒介,也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话,根本没有考虑到未来会怎么样,或者说是根本没有想到媒介同样也有品牌建设的必要,当把消费者调教的再也不愿意接触媒介,或者说是想尽一切办法避免和媒介接触,那么媒介的路,恐怕很快也就到了尽头。
品牌管理事关企业成败,其关键在于合理利用媒介资源,为社会公众提供购买产品时可供参考的东西,或者说向消费者申明选择自己的理由。这就意味着,企业要实事求是的设计传播的内容,策划公司要设身处地的了解消费者需求,媒介扎扎实实做好分内的事情,消费者仔仔细细得擦亮双眼。
如果不这样,企业的品牌推广,就只能是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