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账面亏损230多万元的情况下,万般无奈,谢文于2001年1月16日下午宣布清盘,公司27名员工全部自谋出路。新春前夕,互联网“老人”谢文在其职业生涯中再次遭遇“滑铁卢”。
“1999年没钱都敢做。2000年要2000万元,现在没有1个亿我不敢做。”谢文对互联网资金门槛的变迁作如是总结。
10年过去了,谢文在这片江湖上得到不少可以借鉴和转变自我的经验。虽然说过职业经理人需要职业投资家的话,但现在的他更清楚“坚”中需有“韧”。这点可以从他对融资的态度上得到验证:“和讯的成功不一定非上市,可以被兼并、收购,一切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经验似乎使他对高调融资失去了足够的热情:“我们立足于自己,如果有外力当然好,但是要简单、高效,不会再进行几个月的谈判啦。”
理性or想象
直到现在,谢文对互联网主流、互联网特征等核心问题的认识并没有本质变化:“互联网本质特征是互动,不能是广播式的东西。”
谢文认为中国还不可能出现世界一流的互联网公司。“不过很结实、很有活力的百年老店,中国还有机会。比如美国做不了中国这么大的游戏公司,不可能从短信上获得这么大的收入。”也许正因为互联网日新月异的魅力,老将谢文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一直有重新开始的勇气。
“web2.0是一个综合平台,是方式而非内容的革命,是各种服务的融会贯通。而和讯现在已经决定要全面、高速、大力度地向web2.0转型。”
谢文很清楚自己面临的挑战有多大。他通常用大白话加英语表达一些实质比较尖锐的问题:“这看起来是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是挑战本身就是愉快的,所以我们要低调,用事实说话。”
互联网是一块给人期待和惊奇的宝地,时常有惊人之举上演,比如盛大,比如阿里巴巴。对此,“互联网老人”谢文在见怪不怪的同时也感到现实的压力。他认为,2005年,互联网到了一个创新的大潮关口,原有的框架容纳不了互联网成长的需求,资本、用户等有了更多的动向。但他仍认为有规律可循,“躁动”中新的空间、新的方式正在从零碎的、初级的状态出来。很多人理解了这一点,从而成为风险投资关注的重心。
“理性、预测性达到100%显然不适合这个新产业,想象力一定是第一位的。互联网显得年轻,不重复,没有人知道10年后会是什么样子。这是互联网的最大魅力。互联网快速的发展经常会超出人们的想象。”
谢文非常肯定,想象力是创新的第一要义。比如搜索引擎有没有可能衍化,实现更多的服务等。
但是将想象付诸实际、开辟新的领域是有风险的,包括谢文自己也有一种如履薄冰的心态:“我们做的是高难度的事情,刚刚盈利,又投入大力气做web2.0,怎么结合、包容、渗透,可能需要更多的想象力。但是值得一试,如果成功就不是小成功——既然web2.0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这段话似乎已将漂浮浪漫的想象转为谢氏风格的豪壮之气:“我是敢于尝试的。想象力之中理性成分越多越好,想象力要足够大,但经营上越扎实越好。”为此,谢文一直重视公司成员对工作的执行能力,要求和讯员工在内部工作方面,节奏要快,讲求明确分工,整体配合。对于决策通过的指令,不要有任何的迟疑和折扣执行。
这种强硬要求和理性表现,是谢文个性的延伸,也和其所受教育不无关系。他承认,这么多年来,的确有很强的个人主导色彩,在公司是强势领导。比如员工的预测、分析报告等必须用PPT演示;比如讲究公开、透明,用钱谨慎、规范;比如为了管理规范,“不惜杀人”(解雇部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