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节流对度过难关同等重要,在淡季除了寻找新的收益来源,缺乏价值的终端改裁就得裁。如果走不到一定的量,如果没有明显的带动效应,如果不是商家必争之地,这样的终端在淡季就是企业流血的伤口。如果不是连锁点必须或准备兼营别的产品,这样的终端还是及早裁撤为妙。经销商的选择也是同样道理,支持可以提供,但支持申请要把预期的收益罗列清楚,淡季“急病乱投医”时招商应尤其慎重。
时至今日,广告和绝大多数产品的销量已经紧密挂钩,酒香也怕巷子深,广告是许多处境艰难企业一根重要的救命稻草。淡季广告密度远小于旺季是肯定的,就产品淡旺季而言,广告怎样才能取得最佳成果?
首先是量力而为,整体规划,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要因为淡旺季区别分开作广告方案。产品不同,淡旺季表现也各异,多数产品,一年中淡旺季各几个月,不淡不旺的日子半年多,可以及早预算在临近旺季时追加广告投入,但最好不要完全取消淡季的广告,即使“淡出鸟来”,淡季广告对招商和品牌宣传也有重要意义。户外广告等,如果只购买两个月的广告位,可能单价是购买整年的三倍以上,对流动资金的要求反而严重。春节前后是多数商品的黄金季节,那时候同类广告竞争激烈,广告折扣也低,广告公司疲于奔命,不是巨额客户服务难以保障,多花钱未必有好效果。除了防“家贼”,精益管理不适合广告传播。
其次是灵活多变。市场领先企业(包括区域市场领先企业在领先市场),广告传播可以以我为主,以不变应万变,大部分广告费严格按预算支出,少部分用于应对竞争对手。除了坚守必要的据点,市场跟进者和领先企业打广告阵地战,就可能是“叫花子和龙王比宝”了。计划历来赶不上市场变化,淡旺季的划分规律未必适用于每一种细化产品,实力强劲的企业完全可以引导某一细化产品的导向,如果不足以开创新的领域,实力稍逊的竞争者借助领跑企业的广告轰炸跟进是上策。在追随竞争中,破坏比建设容易多了,当年“丰乳不肥腰”五个字挫败并借助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么经典的广告。不同于国家间的战争,商战是为了获得利润和有利的市场位置,竞争关系不是你死我活,很大程度上是互相帮衬的。领先的企业,淡季的日常净消耗是惊人的,竞争对手借助宣传漏洞在终端“白刃战”中兴风作浪是最划算的买卖。有的企业广告十几年如一日,效果很理想,更换广告反而导致失利,究其原因,一是原先的广告做得好,二是十几年广告费按复利计算往往是一个天文数字的广告投入。新的广告可能没做好,也可能和老广告主旨发生冲突,还有可能就是老广告传播的概念已经永恒,可口可乐想公开更换配方就得掂量一下可能的巨额损失,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层出不穷的广告“巨片”,表达主题是一致的。
第三是宣传和产品特性结合好。房产销售的淡旺季明显,房产开发商实力雄厚是一年四季房产广告大手笔不断的理由,持续房产广告的效果也是重要因素。人们买房是相当慎重的,会不断的作出比较和选择,广告保持有助于获得更多的潜在机会。如果商品价格不高也不低(和其他商品比而不是和竞争产品比),购买随机性很强,人员促销比广告轰炸更管用。如果是低价格的随机购买商品,还是搞捆绑促销吧,人员接受可能会引发反效果。促销不一定意味着利润损失,如果搭配得当,促销时机合理,促销费用为副并不是神话。除了年度整体广告,淡季的广告轰炸,可以以预期收益超过新增广告预算一倍(或更多)为前提。
企业所处阶段不同,产品特性迥异,不同时段的资金状况不一样,具体的阶段性传播行为,最好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实施。八股文式的标准型广告方案搞不出个性化的传播好效果,本人所作《漫谈广告采购》(中国营销传播网有),希望对您有所借鉴。企业的茁壮成长,需要各部门紧密配合,单靠广告轰炸大获其财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淡季就是淡季,单纯依靠传播的加力跑赢大势是不可能的,预期收益渺茫的时候,新广告支出更应该慎重,但如果针对招商、外贸、B to B宣传,产品或服务针对青少年或中年以下高端人群,无论淡旺季,网络宣传都是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