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之以利,予之以害”,即利用自己的位置和资源优势,以强凌弱,压倒以小博大者的切割定位,最终占领切割市场,就是跟随切割的目标。跟随切割将快速降低切割市场的高利润率,使对手迅速大幅度盈利的梦想落空,最终实现强者对切割市场对面的己方主力市场的保护。
但这种方式也有一个潜在的风险:强者的跟进势,势必扩大这个利基市场在整体市场中的影响力和比重,如果不能占领它,成为No.1,就会事与愿违,助小成大。而且,有时这种可能性极大,原因有二:一是消费者的先入为主心理;二是强者在另一侧的成功,阻碍了它在切割市场上的成功,就像豪华型轿车品牌很难在经济型轿车市场上成功一样。
降低此风险有以下几点须注意:
1.跟进时机的把握:要在市场前景渐明而对手尚未站稳阵脚之时,果断出击;
2.强调压倒性的兵力优势:在资源投入上要有力度和强度,比如以跟随性低价打击对手;
3.引入新品牌或子品牌:当品牌价值冲突大时,要以新品牌或子品牌的面貌出现,攻破消费者的传统认知壁垒,不伤及原有市场。
切碎切割
相对于跟随切割要占领对方的阵地,切碎切割不是要占领对方阵地,而是要肢解它、摧毁它。
如何摧毁?就是不断切割、不断细分、不断降低这个细分市场的盈利性,直至将其切割成一个个无利可图的碎片。切碎切割的摧毁原理是:(1)市场越零碎,营销投入越大、回报越低;(2)市场越零碎,保护整个市场的难度就越大。在这个过程中,强者通过切割粉碎了弱者的立身之本,使弱不能击强,反受制于强。
比如,针对某种饮料以“平衡饮料”概念进行的切割,强者要想防御,就可以采取切碎切割的策略,将其再次切割。如:功能再切割,分为“运动平衡饮料”、“营养平衡饮料”等;人群再切割,分为“儿童平衡饮料”、“老年平衡饮料”、“男性平衡饮料”、“女性平衡饮料”、“学生平衡饮料”等。
将市场碎片化的最终目的,是以减小市场容量的方式,摧毁进攻者的盈利空间,控制其在切割市场上可能的高利润和快速成长。如果感觉对对手的打压还不够,可同时进行价格摧毁,以“强者之强”击“弱者之弱”,快速将碎片市场的平均利润率降低到对手无法盈利的水平,达到“清场”的目的。实际上,将市场平均利润率降到比较低的水平,实现价值摧毁,是市场领导者常用的防卫策略。
综上所述,一个本身就很小的细分市场,很容易因过度细分而丧失盈利性,成为无利润区。所以,切碎切割是强者进行破坏性防御的有效手段,而摧毁后的重建工作自然落到幸存者的手中,谁幸存的概率最大呢?答案不言而喻。
切割根基
切割营销非常有利于弱者对强者的挑战,但弱者一般都是区域品牌,其市场根基大多在其产供销有效辐射圈内,这就决定切割营销很难在市场上全面展开,即便可能,也会有轻有重,有薄有厚。
切割根基,就是“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先破其根基。所谓根基,就是对手的根据地,是其服务最有效率、影响力最大、盈利状况最好的区域市场。很多时候,根基就是对手总部所在的大本营。
而切割根基的手段,仍然可以运用前面谈到的跟随切割和切碎切割策略,不妨选择一个或组合应用,从而攻对手所痛,攻对手最大利益所在。
总之,切割营销是弱者通过创新性的细分定位,欲将强者逼向一边,以达到规避竞争、独占市场的目的。而“以切割对切割”,就是让强者也跑到被切割的这一边来,与弱者争,并争而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