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之间过招向来讲究“来而有往”,面对弱势企业的切割营销,强势企业该如何“回敬”呢?
切割对手是一种幸福,被对手切割却是一种痛苦。
当“以弱击强、以小博大”的切割营销助力弱势企业,“站在竞争的角度对市场进行切割,强力划出我们的市场领地,将对手逼向一侧,让出一条通道来”时,往往因成功切割而幸福的是弱势企业,因“成功”被切割而痛苦的是强势企业。
幸福的一方希望天长地久地幸福下去,痛苦的一方可不愿痛苦下去。对于强势企业来说,及时有效的“反切计”是什么呢?
以切对切
笔者给出的对策就是“以切割对切割”,即“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防守之道,实现以攻对攻,攻守互易。弱者乱中求胜,强者则乱中求乱,这样于己可能是自伤一部一千的小损失,于敌却是全军八百皆亡的灭顶之灾——充分利用战争论中的数量优势因素,取得全局的胜利。
弱者的切割策略,无非想从大池塘中区隔出一个独立的小池塘。这个小池塘即使小,只要能成为其中的大鱼,就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切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独占。要实现独占,就必须远离强者,分而治之,这样才有机会在最小成本下获得快速成长和充足的利润回报。这是切割营销对中小企业的魅力所在。但最终利润的大小,与独占程度、独占时间以及切割市场的容量直接相关。
所以,“以切割对切割”的本质,就是要针对对手欲取之利,迎头痛击:降低它的独占程度、减少它的独占时间、缩减市场的容量。同时,使对手不能避其害,将其从侧翼进攻强行拉回正面战场的竞争中来。
具体说来,有三大策略思想:跟随切割、切碎切割和切割根基。
跟随切割
切割总是有风险和成本的。
切割营销与普通市场细分的不同,在于其强调创造性的细分。“七喜”经典的“非可乐”定位,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将对手逼向一侧的切割营销。但是,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反向定位只是切割营销最基本且可遇不可求的策略之一。更多的时候,切割营销的任务在于创造一个新的细分概念,如“平衡”和“非平衡”,是区别于已有饮料类别和区分标准的新特性。但众所周知,创新的失败率是很高的,消费者很可能不买账,一旦失败,企业为一种新概念在营销系统上进行调整的成本,以及宣传、教育一种新的认知所付出的推广费用,就都打水漂了。
但最大的风险还不在于此,而在于辟新而不能守,为他人作嫁衣。我们知道,市场中有所谓的铺路石效应,即市场或产品的创新者最终被对手超越,成为铺路石。
很多人以为,苹果公司是第一个推出个人电脑的公司——个人电脑的概念无疑就是对传统电子计算机市场的切割。事实上,早在苹果Ⅱ型推出两年前,MITS公司就推出了Altair8800电脑,在计算机爱好者的小圈子里受到很高赞许,《商业周刊》还把MITS公司称为“家用电脑里的IBM”。但是,苹果Ⅱ型个人电脑的成功跟进策略使前者成了铺路石。
谁还记得MITS?现在,这个市场的前三名是Dell、HP和联想,苹果公司的市场份额也显得微不足道了。对苹果公司,人们更称道的已是它的iPod产品,不过有意思的是,MP3也不是苹果公司发明的。韩国一家公司发明了MP3,但它的名字已被Apple、Samsung、Sony这些成功者淹没了。
跟随切割,就是在对手承担了创新风险和成本之后,一旦出现市场成功的迹象,就贴身紧逼、强势介入,打破对手独占创新市场的计划,降低对手的独占程度,缩短其独享时间。
切割营销是迂回的、侧翼进攻的。跟随切割,就是在对手自以为得意的侧翼重新构筑堡垒,从而形成新的正面攻防,造成弱势对手最不愿意看到的资源消耗战和持久战。而这个时候,一个新的市场刚刚启动,对手还没有立足的根本,如品牌影响力、渠道网络和产品形象。相反,在整体市场或大部分市场上占据优势的跟进者,可以依托自己原有的品牌力、渠道力和产品力,鸣鼓而击之。最终,对手千里奔袭的轻骑兵失去了出奇制胜的基础,被迫像步卒一般,对有堡垒依托的强大敌人进行攻城拔寨式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