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海外学成归来的创业者,对编程一窍不通对市场却有着独特的理解,两年不到,他的蚊型公司已是脱胎换骨。
国内在海外留学人员有30多万,其中80%的人想回国创业,使得国内近几年也形成了一个留学生创业热潮。北京捷通软件技术开发公司的张连毅就是一位回国创业者。
张连毅清华大学毕业后1992年赴美国读MBA课程,1998年回国。33岁的张连毅回国创办了一家名叫捷通的软件公司,自己出任总经理,结束了为期6年的赴美留学生活。
“捷通”最初的注册资金50万,去年的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人民币,其中软件销售利润在总利润中占到50%。这对于举步维艰的中国软件业是个值得一说的数字,所以,在中关村创业大厦办公的张连毅和他的公司成了各级行政部门的得意之作。1999年,江泽民同志到中关村视察时,张连毅作为留学创业的代表受到接见。
借鸡下蛋
自称对编程一窍不通的张连毅认为,信息业中软件业的生命力要远远大于硬件行业,它不需要过高的投入,利用的是人脑资源,还能借鉴别人已经做出来的东西,资源可以被反复利用。
在中关村创业,张连毅的策略是“借鸡生蛋”,即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大机构的成熟技术有机结合,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将产品推向市场。有人说张的核心技术是别人的,但他不以此为忤。他更关心产品能否问世、能否占领市场并成为同类产品中的名牌。
捷通公司做的是汉字处理,主打产品是一种叫作“录易”的汉字识别系统。作为软件供应商,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还相继推出了“语音伴侣”、“捷通录易手写输入法”以及“飞达多媒体电子邮件系统”等一系列应用软件。产品由于独特的市场定位以及良好的实用性能,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张连毅说,国内但凡出名的IT公司都与汉字有缘。例如紫光方正都是从汉字起步,可以说,汉字曾经给中国信息产业巨大的机会。今天,汉字仍然为有心于在信息产业发展的人以机会,他就是其中之一。未出国之前,张连毅就在紫光做汉字识别系统,出国后,他在美国办了一家公司,也做中文软件。他很愿意当典故告诉别人的是,自己的美国公司在开张第一天就赚了1000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