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凯明达特种防护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友平今年43岁,瘦个,头发稀疏,穿着平淡。近20年的创业生涯,大起大落,用他自己的话讲,“一路过来,我都是这个样子,得意时看不出多风光;走麦城时也不会很消沉”。
采访时,黄友平经常念叨一句口头禅:做人就得搏,一搏自行车变摩托;二搏摩托变奥拓。
1979年,17岁的黄友平高中毕业,顶母亲的职到武汉电工仪表厂上班。两年后,他主动申请跑业务。他说,当时已预感到经济将慢慢放开,自己一直在积累经验和等待机会。到1988年厂里改革,他主动出来承包了门市部,卖彩电,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涯。
热点推荐:
一网打尽 批发进货全攻略 白领们 谁动了你的薪水? 短信疯狂诈骗 赃款高达千万!
生财有道 走近典当行 女上司 想说爱你不容易 离谱营销五大创新骗术
"白送"铺开宜昌市场
1992年,黄友平把门市部搬到民主一街(现在的机电市场),成立了武汉电工仪表厂器材成套部,卖仪表、电缆等电工设备。刚开张时,“一无资金、二无物资,进不起货,整个人都快急疯了”。
那些天,他经常跟原来跑业务时认识的一些厂商朋友聊天,了解到当时很多厂商想到武汉开销售公司,但顾忌到成本等问题一直未成行。这个信息一下子惊醒他:“为什么不直接把他们请到店里呢?”
这个主意很快得到上游供货厂家的肯定。他一下子引进青岛电度表厂、郑州电缆厂、苏州机床电器厂三家当时知名的电工企业,解决了供货问题。
货的问题解决了,没有市场还是搞不成。当时,电工电器的主要买方是电力部门,而这些部门一般都是到国企采购,民营企业很难进入。黄友平意识到,首先必须建立信誉、培养感情。
为了攻下宜昌市场,他和伙伴周双成在宜昌住了一个月,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拜访、送货。“先把货发给他们用,用好再说,不弄坏就行。”黄友平一口气铺了四五十箱货,价值50多万元。
这一招效果不错。周双成回忆说:“都是国家单位,打了收条就相当于签了合同---货好,用得好,就基本上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