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茶英的丈夫 蔡祖明:“这样跑掉了,明天再来威胁,我们的客户肯定有点怕的,因为晚上又不是白天,这个长期下去,怎么行啊,生意总归是要保证的。”
到底是什么人在威胁自己的客户,王茶英和丈夫想了很久,最后把嫌疑人划定在对面的那家杭州豆制品厂上。
王茶英的丈夫 蔡祖明:“直说就是要拿他的,不许拿我们的了,那肯定就是他们叫的,不可能无故对我们有这么一个梗,因为我们也没有得罪人,所以我们的猜想就是他们叫的。”
天亮以后,王茶英和丈夫找到市场管理部门,在他们的帮助下,威胁客户的事件终于水落石出,果真是杭州那家豆制品厂所为。尽管市场对那家豆制品厂进行了处理,但王茶英和丈夫的心里并不轻松。
热点推荐:
做老板的潜质三步曲测试 “北大校花”的宝马巨商之路 一诈骗短信制造者的自述
创业路上 跌不倒的创业者 民企 别死在“人事”上 现场拍骗子下套(多图)
王茶英的丈夫 蔡祖明:“我也去问了好几个地方,他们说,现在好像开放政策了,价格也没人管了,所以我想呢,就是不管在发展当中,在产品的质量当中,我一定要领先。不好让我这个,这么样来欺负,我不是这么好欺负。”
同行的竞争让王茶英受到了启发,既然市场竞争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
王茶英:“杭州市场是我们主动跟他们竞争,因为到萧山来是他跟我们来竞争,那既然你要跟我们来竞争,我们就以质量,以自己的品牌来跟你竞争,竞争到底。”
2000年5月,王茶英满怀希望地将第一批豆制品从萧山工厂运到了杭州的农贸市场,但让她失望的是,自己的产品在杭州卖不出去。
赵志军是最早在杭州销售王茶英产品的经销商。
员工:“有一个40岁左右的一个男的,他来买东西,他说这个是哪里的,我说这个东西是祖名的,他说祖名听都没听到过,他说不要,称都称好了不要,不要我说这个东西,我钞票也不要,送给你吃,去吃吃看好不好,他说不要。”
蔡祖明:“我们萧山与杭州,好像萧山是农村,杭州是城市有这么一个概念,那么我们当时进去呢,比较难,你价格高,他们不买你的东西,价格低,他们都怕了,你这么便宜,怎么能做得好产品呀。”
杭州市民的挑剔让王茶英感到为难,无论她和员工怎么宣传,还是有很多人不敢买。
王茶英的丈夫 蔡祖明:“后来我们想了一个办法,说我们开专卖店,你这个店开起来,至少你有资金实力可以开店,相信你这个公司也不会是很小了,有质量问题,也可以,有一个定点的地方可以找你了。”
2000年9月,王茶英的第一家豆制品专卖店在杭州开业了。两年时间里,她先后在杭州开了28家专卖店。
顾客:“这个菜场里我不买的,我就买这里的,这里专卖的,口味还比较好的,我还是放心的。”
晚上做好的豆腐,早上送到专卖店销售,王茶英的做法让原本挑剔的市民渐渐感到放心。
顾客:“这个农贸市场我跟你讲,这个豆腐干里面五块,就要卖1元钱,它要1.2元,那我为什么1元不买,要买1.2元的呢,因为它这个东西好,早上送来的,新鲜没有假冒产品的。现在我们年纪大了,也不计较钱,要计较它的正宗,质量。”
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产品的知名度,2004年初,王茶英想去电视台做广告,但一打听,高昂的广告费她根本掏不起。
蔡祖明:“电视台也比较多,报纸也比较多,你说做了一个呢,也没有什么好处,做了这么多呢,我们这种企业也做不起,所以我想呢,就是最实惠,还是让他们看。”
王茶英在萧山的厂里修建了参观走廊,从2004年5月,每周三次用班车将市民免费拉到工厂参观。很多吃过她的产品的消费者一听说参观豆腐厂,还真愿意来。
记者:“您喜欢吃臭豆腐吗?”
消费者:“我喜欢臭豆腐,我喜欢买臭豆腐吃。”
记者:“以前有没有看到过臭豆腐是怎么做的?”
消费者:“没有。”
记者:“那您看到这个,感觉看起来怎么样? ”
消费者:“来看过以后,吃起来比没看过要放心,晓得它做得很干净的。”
邀请杭州市民到厂里,亲眼看看一颗黄豆到豆腐干的制作过程,这在杭州引起了不少消费者的兴趣,在参观、品尝过后,王茶英的产品终于得到了认可,比做广告效果还要好。
王茶英:“特别是那种买菜的那种大伯,大妈,他们一般就是我们这样组织过以后,他们回去一个传两个,两个传三个,基本上不存在这个祖名产品到底是怎么样的,没有这个问题存在。”
到2005年上半年,王茶英的豆制品已经占领了杭州30%的市场,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