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恒:“当时也有点压力,可是通过我们建了一个好的市场,今年销售价格比每年稍微贱了一点,但是收入可观,翻了几倍。”
正如刘金恒所料,黄骅冬枣后期价格逐渐回升,并且随着储藏时间的增长冬枣价格也越来越高。看价格上涨,孔店村其他农户也都纷纷将冬枣存入冷库。
刘金恒:“一开始他全卖,到后期看销得特别快就存了,越贵越不卖了。”
家中没有冷库的农户开始买市场上的冷库。孔店市场经理孙艳去年还为市场中冷库租不出去犯愁,现在她的冷库成了抢手货。通过冷藏鲜枣的寿命也从不足十天延长为四个多月。
市场经理 孙艳:“就是说枣从树上都摘下来以后,每天在库里也交易,得持续到春节前后吧。”
种植户滕秀丽家里有11亩冬枣林,每年都能收入上万斤枣,也就是从今年开始,她从一个种枣的变成了一个倒枣的。
冬枣经纪人滕秀丽:“不光种了,还可以个人销,自产自销,自个儿种了,还自个儿往外销。”
记者采访这天,她找到孙经理打算买一个冷库。也准备冷藏冬枣,待价而售。
滕秀丽:“你那天给我谈的是几号?”
孙经理:“你说这个还是那个啊?”
滕秀丽:“那边吧,这边吧。”
孙经理:“到六七号了。我说你快点啊,今天是最后一天。明天平房涨五千楼房涨一万,你不订你说明天涨价算今天的钱还是算明天的钱?”
滕秀丽:“今天的。”
孙经理:“快去吧。”
滕秀丽今年收了近三万斤枣加上自己产的一万斤,已经全部销售一空。她打算买下冷库后明年大干一场。
冬枣经纪人 滕秀丽:“今年销得挺好的,枣后期卖的都特别快,一个枣都没有落下,市场现在各个市场,各个外地的市场都打开了,甚至还空运,枣都坐飞机走。”
滕秀丽说的坐飞机的冬枣指的是刘俊坛加工的脆冬枣,刘俊坛有六个冷库,年存储量达到四十多万公斤。但是刘俊坛的冬枣冷藏起来却不仅仅是为了销售,从2000年开始,他便逐步开始做冬枣的深加工。2004年10月,北京空港配餐公司一次与刘俊坛签订了每年供应一万公斤脆冬枣的供货合同。
刘俊坛:“一般一个月三次,一次大概有1.5万袋。”
目前黄骅市已建成了2000吨大型保鲜库2个,中小型保鲜库200个,冬枣贮藏保鲜能力达1000万公斤,为鲜冬枣的保质增值提供了保障。同时,还研发冬枣粉、冬枣汁、冬枣醋等。深加工搞起来后,冬枣就不只是过冬了,一年四季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冬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