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经销商:“我卖到广西南宁,再就是浙江金华,咱卖过去的都不是这样的苹果,一般都是三级果,咱这里这样的苹果,有锈的果,包装起来,在那边都是最好的果,都属于最好的果。这样的果一般都出口。水果生意风险最大,我从来没有赔过钱,我哪里的苹果都不做,就做龙山店的苹果。”
虽然对苹果的质量很有信心,但是2004年时,部分经纪人和客商还有点担心,真打上龙山店的牌子会不会影响苹果的销路。但一年下来,销量并没有减低,直接到果园收购的优惠政策让其他客商也动了心。不少人主动要求在今年的销售中,挂上龙山店的牌子。
苹果经纪人 孙庆江:“我打算做个牌子,让他带到上海市场去,写上蓬莱龙山店。”
苹果经销商:“在上海市场上,打上蓬莱龙山店的牌子。”
记者:“以前没有这样做过?”
苹果经销商:“以前没有,从来没有。”
王全福:“以前都是一家一户做,现在准备联合起来大家做。”
由于各家的果园面积都很小,想要增加收入只能依靠精品果售价的提高,因此龙山店果农对于苹果的等级看得很重,以前为了凑一车到中心街去卖,往往要同时采摘,但是采摘过早或过迟都会影响苹果的外观,哪怕只差一两天也会影响苹果的等级。客户直接到果园收购,苹果就可以随时成熟随时采摘,等级的提高给果农也带来了直接的效益,使他们愿意改变自己多年来随行就市到中心街去销售的习惯。
记者:“你家一共多少地?”
农民:“1亩半。”
记者:“那才能卖多少钱呢?”
农民:“卖不了多少钱,这得看行情,今年一万九千,不到两万元。”
2005年截止十一月初,龙山店村苹果的收购价已经超过每公斤4元,平均亩收入超过一万元,仅此一项使当地农户增收超过两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