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等着蛀虫生绣的老玩意儿往这一摆,客人就可以自己体验一下这古老的榨油方式了。在这些传统生产工具吸引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来到他的庄园,施景福就顺势搞起了吃饭和住宿项目。
游客:“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精致典雅,就像咱后面这小桥一样,小桥流水,让人温馨感觉。”
施景福:“你像大城市来讲,能看到这种清澈的水,能看到游动的鱼啊,很兴奋,他们基本上,像在城市里面,在居家里面,它不可能有鱼塘。”
游客:“它都是小桥流水,青砖黛瓦,白墙,就体现了婺源的徽州文化。”
慢慢地,施景福却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来这里的大都是散客,很少有团队,这只能赚点小钱,像这样的话,收入成本的希望不大。怎样吸引团队呢?2005年9月,施景福想到在电视或报纸上打广告,但需要的资金他当时根本就拿不出来。就在那时,他在婺源县城发现了一个现象。
施景福:“原来就是在2000年,婺源的接待的设施是很有限的,到婺源来旅游观光的人,在逐年增加,那么现在婺源的宾馆是铺天盖地的。”
施景福发现,随着婺源旅游业发展,接待游客的设施也在逐年增加,宾馆内可以悬挂一些装饰画,凭着自己的摄影功底,把景区的美丽图片送给宾馆,那不是既能宣传自己,又能美化宾馆吗?很快,他找到了当地很多特色的婺源客馆。和对方反复沟通后,施景福争取到宾馆内一个比较显眼的位置。
施景福:“像这个广告,它就是在婺源客馆客房部、餐厅部都要经过的这么一个地方,人家外地人一看,怎么样,感觉好,他就可能就会去玩了。”
简单的宣传画并没有让施景福的生意大有起色。苦于资金短缺,他总琢磨着用最小投入换取最大回报。就在今年11月,机会出现了。他从报纸上看到,婺源将在11月10号举办有史以来最大的乡村文化旅游节,到时很多外地客人都将凭券入场。这一次,施景福又动起了脑筋。
施景福:“做入场券,可能是对我们景区的宣传是最大的一个效果,因为它那个,一万多张吗,每人一张。”
组委会成员:“一个当然他自己比较主动了,第二个,他自己本身这个景点,跟我们这个乡村旅游文化节,也比较相配,把它这个景点,放在这个门票上,能够突出我们这个乡村文化的这个气息。”
由于施景福的庄园跟这次旅游节的主题恰好贴近,他主动请缨的勇气也打动了组委会。经过协商,入场券印刷费用由施景福支付,背面将印上他的景区宣传画。
施景福:“包括印刷,包括这些东西,最后就花了5000元钱,那我可能还是最实惠的,包括那边碰到我们的县长,他说我这一次捞了一个大便宜了,花了很少的钱,做了一个很好的广告。”
入场观众1:“我们无锡旅游局的,有机会去看一下,应该不错。”
入场观众2:“有古树,古建筑,还有古村落,展现了婺源美好的乡村文化。”
这次旅游节上,施景福结识了很多旅行社的朋友。因为入场券,很多旅游单位也开始关注施景福的庄园了。就在我们的记者去采访之前,通往严田村的公路已经修好,大巴车也能进村了。我们采访快结束时,施景福正忙着和各个旅行社打交道。接下来,他可要忙活一阵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