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推荐还面了3面
进英格索兰之前,Connie在一家国企做。“那是一家国企背景的风险投资公司,是导师的朋友,所以他把我和其他3个学生一共4个人都推荐过去,最后录取了2个。”尽管有导师推荐,偏偏竞争者师出一门谁也不占便宜,对方公司还是正经八百地对4人进行了面试。
面试前是笔试。“这个公司的老总特别重视文字功底,所以给了我们一篇4000来字的文章进行缩写。”之后,“第一轮面试考英语。项目经理是主考官。”英语也算是Connie的强项,所以这一关她很轻松地就过去了。项目经理先是找了段《BusinessWeekly》中的文字让她翻译,然后又拿出一份英文合同让她翻。最后用英语和Connie交流起来,问题不外乎学校、专业、兴趣爱好等基本个人信息。
紧接着,公司总经理就亲自出马,把Con-nie叫到另一房间,开“面试小灶”。“本来面试只有2轮的,第一轮是项目经理面英语,然后是副总经理面专业。”谁知中间又多了一项。“总经理把我叫过去后就问我刚才面试感觉如何,我就告诉他,面得不错,英语对我而言不是问题。”也许是老总试过才算数,“老板当场就非常流利地说了一段英语,是投资知识基础。于是,我就按他说的ABC一点一点翻译,也有译得不是很到位的地方,不过老板表示很不错了,他很满意。”
经过公司总经理的亲自审核后,专业面试也变得容易了很多,尽管考察的财务分析是Connie的弱项。一题之后,Connie向考官“投降”,“财务真的是我的弱项,能不能不问了?”没想到,考官居然答应了。后来才知道,老总面试完她,在她做心理测试的当口和副总沟通过,估计财务知识的考核有点过场的味道了。
Connie被录取后,成为老总的助理,而她的同学到了负责海外上市的部门。
“老总助理的工作很杂,小到基本的老总日程安排,大到参与一些项目,写项目可行性报告等等。”Connie从老板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他的思路非常清晰,而且很能动用各方面力量。”但是半年后Connie还是决定离开,一来公司靠点子吃饭,“没有实业支持总觉得不踏实”;二来公司规模不大,“很难有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