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柱就在病房整夜守侯着妻子,等着她醒来。妻子醒来后,俩人抱头痛哭,他们看不到前途。他哭着告诉妻子:“我们不能再做下去了,再做我们的命都赔进去了。这个洋钱我们不赚了,本钱也不要了,贷款我们慢慢还啊。我们回国吧。”那一刻,没有任何人来援助他们,身处异乡的厄运恐惧阴影笼罩着已是年过半百的两个中国一级名厨。
后来,这件事情惊动了中国大使馆。史领事第二天就亲自开车到医院看望邓采姝,他握着邓采姝的手,动情地说:“实在对不起,不知道你们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受了这么重的伤。”邓采姝夫妻二人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觉得如同比见到了亲人还亲。那一刻,他们深刻感受到来自祖国的爱。大使馆和当局紧急交涉,要求严惩肇事者和赔偿。这件事以后,老四川附近巡逻的警察增多了,而且巡逻警车往往都要停在饭店门口。警察还特意告诉张国柱夫妻警察局24小时的紧急内线电话,急事急办。
国内的女儿听说这件事后,到维也纳看望父母。看到父母的憔悴和衰老,心疼得直掉泪,坚决要求他们回国。可夫妻二人似乎又忘记了伤疤,说:“都到这地步了,混不出名堂就葬在维也纳。”
近10年的坎坷,因为店里的事情,两人的矛盾非常严重。张国柱经常黑着脸,邓采姝也没好气。开业了都2年了,很多老顾客竟然不相信他们是夫妻。那里的夫妻每天都是和风细雨,亲热接吻,他们夫妻二人如果一天不吵架,就非常奇怪。最通常的情况是这样子,张国柱在厨房忙得热火朝天,邓采姝又不断跑进去催菜,张国柱被催得恼羞成怒,把锅一摔,说:“我干了,我回国了。”而他出去绕着店外走了一圈,脑子被凉风一吹就清醒了,自己走了,那么一个摊子怎么办?老婆怎么办?就又回来系上围巾,继续做菜,露出微笑送菜上桌。在维也纳3年,夫妻二人竟没有进过一次歌剧院,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时间。
机遇来临,他们终于苦尽甘来
奥地利有500多家中餐馆,竞争非常激烈。为了在竞争中站住脚,邓采姝和丈夫求变求新:在菜品上,不但做出有特色的中国菜,重要的是搭配上邓采姝亲手制作的名特小吃,做成套餐的形式,让客人的每一次就餐,都成为一次赴宴。邓采姝也把地道的中国小吃做了一些改变,以符合当地人的饮食习惯。为推销她的拿手好戏——山城小汤圆,邓采姝在盆子下面用水果铺底,加上牛奶、芒果汁,上面是三色汤圆,又好看又好吃,很受当地人喜欢。就餐时,点一个山城小汤圆,成了餐馆常客的习惯。
为拓展业务,张国柱还经常去给在奥地利的中国老板们办席、生日宴会,还有承接国内的高级代表团的演戏。而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00年的一天,一个在奥地利开日本餐馆的日本人来到维也纳,在老四川吃了后,发现那里的菜品非常精致,尤其是樟茶鸭子、怪味鸡丝,赞不绝口。一个星期后,这位日本人又带来维也纳最权威的美食评论家Florian Holzer,随后一篇报道就如实在报纸上发表了。他在报道的末尾说:“我从来不在维也纳市郊的任何一家餐馆吃饭,但在老四川吃了以后,我的看法变了。”
因为这家媒体非常权威,所以很多媒体都来了。夫妻二人的信心又来了,在当地新闻媒体纷纷对邓采姝的餐馆进行介绍后,很快老四川在维也纳声名鹊起,当地人只要吃中餐,首先想到的就是老四川。渐渐,“老四川”的菜品给客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加上地方比较僻静,一些国家驻奥地利的使节、商界人士和艺术家,成了老四川的常客。
在奥地利厨师协会成立10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协会邀请了30多个国家的代表团搞了为期一周的厨艺表演,老四川是惟一一个以企业而不是以国家的名义参加的。展台上,邓采姝把5分钟包100个汤圆的绝技展现给观众,很多人看得目瞪口呆。
凭着精湛的技艺和餐馆的名声,邓采姝成了奥地利中华餐饮业协会副会长、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烹饪技术比赛国际评委、奥中科技文化经济交流协会副会长、奥中友协常务理事,跻身当地餐饮业名流之列。2003年5月初,邓采姝和丈夫回到重庆考察,准备将更多富有重庆特色的菜品带到维也纳,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重庆。而张国柱则说:“只要是重庆人到了维也纳,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给我们打了电话的,我都要亲自开车去迎接。只有长年海外生活的人,才能体会到最珍贵的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