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重庆大厨,40多岁闯维也纳,一手绝技,踌躇满志。10年地下室生活,8次上法庭,无数次抱透痛哭。14年打拼,终于让重庆名小吃扬名音乐之都维也纳。
丈夫被妻子说服,选择打拼维也纳
1960年,邓采姝刚15岁,但她为了家庭在重庆八一路好吃街的山城名小吃店工作。这家小吃店的主人就是山城小汤圆的创始人陈秀卿师傅,当时这个山城名小吃店非常有名气,市民都喜欢来这里吃,生意很好。邓采姝经常早上4点钟就起床工作,一直工作到深夜,很少有时间休息。
热点推荐:
小老板 商海悲喜录! 2005震撼营销事件十大幕后英雄 原来这样也可发财 骗你没商量
网罗店铺 做聪明卖家! 人生必读的十大启迪故事 面对花样骗术 长出火眼金睛
那个时候,讲究政治出身。邓采姝家庭出身不好,又有海外关系,所以经常遭遇冷眼和歧视。但小姑娘再逆境中养成了倔强不屈的性格。她那时就发誓,要出人头地,就要靠技术,谁让自己出身不好呢?于是,她拜师陈秀卿,学习山城小汤圆的技艺。每到供应高峰时,食客一来就是10多个,所有的汤圆都需要现包现卖,工作量很大。这就要求邓采姝既要动作快,又要保证质量。经过近3年的苦练,手巧的邓采姝掌握了一项绝技——5分钟至少能包100个汤圆。1963年,18岁的邓采姝脱颖而出,在重庆市名特小吃表演中包汤圆获得第一名,后来还获得四川省技艺表演第一名。出名后,邓采姝在重庆当时很著名的粤香村、老四川等餐馆主理名小吃。
1986年,重庆的会仙楼屋顶花园举办“名小吃宴”,很多市民排队去品尝吃邓采姝的小汤圆手艺,一时间邓采姝更加声名大噪。其丈夫张国柱当时是重庆市二级厨师的红案主考官,待遇很不错,到很多培训讲课都享受如同外宾一样的待遇。按说,当时夫妻俩在国内环境已经非常优越了。可是夫妻二人不甘心,还渴望到海外发展。按照张国柱的想法,不增加自己的经验,优越的环境迟早有天也会失去。
这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来临了。
1989年,四川国际公司安排邓采姝到奥地利维也纳,因为她一级名特小吃师的手艺,可以为中国的小吃打开当地市场。丈夫张国柱也随同到了维也纳作厨师长。
刚到维也纳时,夫妻二人立刻喜欢上了这个鸟语花香的城市,松鼠经常会爬进他们的房间。他们自信凭着自己的技艺,一定能够在当地站住脚。但是没想到,由于当地的饮食习惯和中国有天壤之别,邓采姝做的名小吃往往是客人看上去很欢,但吃起来却不叫好。
是回国享受既有的优越环境,还是留在奥地利另觅出路?邓采姝夫妻二人陷入艰难的选择中。邓采姝的意见是留在维也纳发展,但张国柱坚决要回国。这对40多岁的夫妻在国内从来没有红过脸,但在去与留的问题上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在国内开得起,我就不信在国外就开不起。” 妻子说。
丈夫说:“反正我要回去。”
“你回去我不回去,我一个人留在维也纳也能开。”
丈夫勃然大怒。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门口,丈夫推了妻子一下,由于下雪天路很滑,邓采姝摔了个四脚朝天。马上,三四个外国人围了过来,扶起邓采姝,用英语问她要不要喊(policeman)警察。邓采姝听懂了警察这个词,知道警察来了就麻烦多了,又要教育又要罚钱,连忙摆手说,不要不要了,他是我老公,我们闹着玩的。张国柱也连忙扶起邓采姝说不要警察、不要警察。几个外国人围着初到维也纳的中国名厨张国柱,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让他尊重妇女和儿童。
夫妻二人赶紧回到家里,虚惊一场。相视一笑后,邓采姝意味深长地对丈夫说:“国柱,以我们重庆人的性格,不干个名堂,我们就不要回去。我们得相信自己的绝技,我们开得走嘛。”丈夫看着妻子坚决的眼神,非常感动,就决定和妻子留下来打拼后半生。那时那刻,他们全是梦想,想的都是有利的因素,却从预料在海外开餐馆会有那么多血泪接踵而至……
在海外坎坷的日子,他们没有屈服
1992年9月,邓采姝在维也纳的郊区22区相中了一家经营不善的餐馆。他们拿出多年的积蓄,又找到远在美国的亲戚借了几万美元,钱还是不够。他们还将已有的小吃店抵押给银行贷款,这才终于凑足200万先令,成立了“老四川”中餐馆。为了体现中餐风味,夫妻二人绞尽脑汁,把“老四川”设计成中国的宫殿样式,大门是龙凤门,店堂里挂着宫灯,天花板上镶嵌着龙凤图案,富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以吸引顾客。
可是,虽然做了老板,夫妻二人却比才开始打工更辛苦。在维也纳聘请工人,除了付给工钱之外,还要给工人办理福利、保险等,聘请一个工人要付出相当于国内80个工人的费用。为了节约成本,夫妻二人尽量自己干活,150多个座位的餐馆,最多的时候才聘请5个钟点工;要是在国内,至少要请15个以上的工人。由于饭馆营业面积有限,夫妻二人只有住地下室,一住就是10年。因为饭馆随后的10年艰难摸索,在黑暗时光隧道里蜗行了10年。
10年中,日常营业夫妻二人除了在厨房做菜,还要在店堂服务,接待客人,为客人上菜倒茶,算帐甚至连做洗手间的清洁都要自己动手。一个中国特级厨师,一个一级名小吃师,在维也纳拖地洗碗打扫洗手间,这在国内肯定会传为笑柄。但夫妻二人给国内的家人打电话、通信,通常都是说自己在维也纳很好,根本不敢告诉家人和朋友实情。按张国柱的说法:“一是觉得很没面子,再国内的人都想着在国外当老板的人肯定很风光,二来怕朋友和亲人们担心。”
1993年,餐馆营业不久,张国柱就接到一张奥地利法院的传票。张国柱很惊讶,自己国内生活40多年,连派出所的门都没去过,可现在却来了一张传票。他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他才知道事情出在哪里。原来,张国柱从国内特意带过去的8个上好的墩子,树木纤维有肉沫就发酵有了细菌,锻打的铁刀有了一丁点铁锈,而且中国厨师习惯用的抹帕也被化学检验出了毛病。而这些,是德国国家卫生法不允许的。有人告诉他,这和国内不一样,厨房里所有的一切问题都是厨师长的责任。厨师长就是法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