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香港“珠宝大王”出生贫寒,在多元化的道路上屡屡与机遇擦肩而过,甚至危及本业。他是如何闯过这一道道难关的呢——
谢瑞麟,这是一个人的名字,也是一个品牌珠宝的名称;以中国文字诠释,意为“祥瑞的麒麟”。这的确容易让多少有点相信命理的中国人想到类似传奇:1936年的某月,广东南海一户谢姓的穷苦人家将迎来自己的新生儿,其妻在临盆前一天,梦见一只金碧辉煌的麒麟钻入腹中,梦醒之后一道瑞光笼罩谢家屋顶,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可是,谢瑞麟的出生却并没有传奇。倒是用后天几起几落的经历,他写就了自己传奇珠宝大王故事。
热点推荐:
小老板 商海悲喜录! 2005震撼营销事件十大幕后英雄 原来这样也可发财 骗你没商量
网罗店铺 做聪明卖家! 人生必读的十大启迪故事 面对花样骗术 长出火眼金睛
学徒少年
1945年,谢家夫妇从广东南海到香港谋生。9岁的谢瑞麟跟父母一到了香港,住在最贫困的木屋区“老虎岩”。香港的繁华奢靡和谢家的生计艰难,形成鲜明对比。谢瑞麟从来没说起过儿时生活和环境的巨大反差对自己有何影响,但是人们不能不想到的是,这个富豪后来以金钱衡量一切成就的价值观,恐怕与儿时的处境息息相关。
在香港念了两年小学,谢瑞麟因为家境贫寒辍学。他开始跟父亲走街串巷,收破烂,过着风吹日晒、遭人白眼的生活,当起了香港人俗称的“小邪收买佬”。这段经历对年幼的他来说,并非无乐趣。毕竟,他还是享受着一个孩子应拥有的完整的亲子之爱,还有小孩子难得的自由自在。13岁时,其父觉得捡破烂虽能果腹,但终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决定把他送到一家金铺当学徒。
那时要当学徒,先要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带着上门,给师傅送上拜师礼,并且表明从此以后这小孩就由师傅监管差遣,亲子间从此少有机会见面。初入门的小徒弟往往干的是最脏最累的杂活,等稍微大点,有更小的师弟进门,先来的才有可能清闲一点,得到信任的徒弟才可帮师傅打点生意。
13岁进金铺,谢瑞麟几乎包揽了一切杂活:扫地、到痰盂、打洗脚水、买菜煮饭、洗碗碟……失去至亲的庇护,加之繁重的杂事、严厉的环境、复杂的师兄弟间的相处,磨砺了一个13岁孩子的天性。他回忆,那段时间最大的乐趣,就是攒几个零钱,到大光明戏院看戏。
在5年内,谢瑞麟学会了金店师傅的手艺,转而投师学习珠宝镶嵌又是5年。10年学徒生活,加之自身悟性,他年纪轻轻就不仅勤恳知事还被人评价为 “从技艺到为人都无可挑剔的人”,为自己赢得了挖第一桶金的本钱。
在一位前辈的资助下,23岁的谢瑞麟用借来的3000元买回黄金50两,开立了自己的小金铺。
三起三落
从学徒变成老板,谢瑞麟并没有“小富即可”的安全感,他以几乎极至的克勤克俭和不断创新,比同行业更加迅速地积累起大量财富。1973年,他以自己名字命名,注册了谢瑞麟珠宝有限公司,虽然铺面依然只是小小一间,但资金实力已大不相同。从此,有“田”字标识的“谢瑞麟”珠宝开始出口到美国,后来,这小小的“田”字成了香港珠宝业的经典,更是消费者眼中的时尚。
上世纪80年代,正值东南亚经济腾飞期,在难得的外部环境下,谢瑞麟珠宝全面出口到东南亚、中亚和日本等地。1987年,谢瑞麟珠宝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其最高身价一度达20亿港元。1991年,其员工达1100人,而产品更分销到中国大陆、美国、新加坡和泰国等地。得意之际,他曾自我评价:“我适合香港环境,做事勤力、肯拼搏、信用好。”
“不断向前”正是谢瑞麟后来多次绝地重生的秘诀,也多次成为他不停坠入谷底的诱因。
1981、1982年,为拓展业务范围的尝试,谢瑞麟开始部分涉足地产和眼镜零售业,他用珠宝生意赚来的资金买入商铺和物业,却碰到中英谈判给香港市民带来的信心风波,地产价格大跌。这是他第一次在“第二战场”上铩羽而归。他并未因此丧气,将心思重新放回自己熟悉的珠宝行业,很快恢复了元气。对初次失败,他并不承认是自己的投资眼光有问题,而把一切归咎于“时不我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