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了4、5页计划书后,左晟也参加了7月1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行的宣讲会,YBC执行总干事张惠玲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当时会议还没有开始,他(左晟)说他有很多话要说,一举手就冲到台上去了!然后他说‘我是贫困的受资助的大学生,从大学第一天开始就想发财,就想赚钱。但是像茫茫大海里苦苦找不到出路……’”
“然后他就被锁定为我们的目标之一了。”张惠玲说。
汪涌排在第五个出场,和她一块的除了合作伙伴施华峰,还有一只在她的“DIY绒艺坊”里最为畅销的玩具白羊,这个标价68元的玩具,在短短一个多月里卖出了200多个。
汪涌的创业计划书是所有参与者中最为详尽的,因为这个计划她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筹划了,这一次她不过是按着YBC要求的格式修改一番。之前看过她的计划书的人中包括约翰·桑顿,这位高盛前总裁在看过她专门翻译成英文的计划书后,给出的评价是“如果你不成功,我才觉得奇怪”。
目前汪涌还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在职研究生,在面试之前,她在中国科技馆的“DIY绒艺坊”已经开始试营业,暑假期间,汪涌的小店里“车水马龙”。
汪涌是六个人之中,惟一既有创业经验,同时还有现成产品的一个。
走进面试会场时,三位年轻创业者想着各自的心思。
对郝凝辉来说,YBC提供的资金是小事,他看重的是YBC独特的导师组设置。YBC承诺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一对一的导师,而且由这些不同行业的导师所组成的导师组,可以解答青年创业者各方面的问题。这些导师由企业家、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咨询师、律师等志愿担任。目前YBC已经拥有51位导师,他们中间不乏类似“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最高管理层之类的人物。
郝凝辉有一个和三个朋友合作的设计室,但很多项目都是在给自己的大学导师代工,他迫切需要有稳定的客户源和项目流,也急需这些导师能够告诉他一些创业经验,包括市场、财务、法律和管理等。他认为这些导师可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他们愿意的话”。
YBC给每一位入围者一次性提供3万元-5万元的无息贷款,这笔贷款不用担保,可以在3年内分多次或一次性还清,从而实现循环发放。YBC称这笔基金为“天使基金”,它不多,但是恰好可以帮助年轻创业者启动。
对左晟来说,这个计划最吸引人的东西就是这笔资金,他认为这对任何人来说都一样!特别是这些青年大都是大学刚刚毕业。左晟承认自己很需要导师的指导,但他强调要保持自己的判断。
他认为那些商业成功人士和创业者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他们有时候可能忘记自己年轻时做事的感觉”。
左晟认为自己的天性是“喜欢自己来”。上大二的时候他就没有想过将来去找工作。起初从事DV短片拍摄是出于兴趣,后来他开始给企业做一些活动记录和小型宣传片。
毕业后左晟成立了“可追数码影像服务中心”。这个工作室聚集了一批在校大学生,其中很多都是他的师弟、师妹。4个月来有1万多元的收入。
左晟渴望拿到基金后租一间房,以便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室。
在知道YBC之前,汪涌一直拿着自己的创业计划寻求风险投资,但是她无法接受风险投资商要求拥有品牌的要求,她始终相信自己会找到机会。在她看来,YBC给年轻人提供的是创业的理念和勇气。
“千万别说我是个卖玩具的!” 汪涌多次笑着要求,虽然靠着那只小白羊吸引了评委的注意力,但汪涌强调自己卖的不是玩具,而是制作玩具的体验过程。
当时在现场的张惠玲回忆说,汪涌和施华峰在阐述她们计划的时候就像在念一篇声情并茂的散文,良好的表达能力打动了在场的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