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玩具是汪涌和她的伙伴施华峰童年的梦,施华峰小时候曾经偷偷拿着枕套去做一个布娃娃。汪涌觉得与国外相比,国内的孩子很可怜,没有什么好玩的,而国外的文化很注重对孩子的培养。于是她从三年前就向国外的朋友打听美国孩子成长方面的项目,第一次听到这个项目后,她就决定“一定要把它弄回来”。
汪涌去了很多生产玩具的地方。在东莞,她和工人一块吃、住。两个月后,她学会了辨别料子质量,了解设计、打版是怎么回事。她的理念和热情也打动了厂家,回来时免费带回了样品。现在,在北京的批发市场她看一眼就能知道料子的价格,甚至生产地,砍起价来,“一砍一个准”。
汪涌的目标是做一所百年老店,她说:“你不想做百年老店,可能一年都做不了”。
面试时汪涌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宣称要做中国的玩具品牌,把外国的玩具赶出中国市场,她的话引起了考官一阵善意的嘲笑,但是也让考官们对这个自信的小姑娘记忆深刻。
三个人对面试的感觉都很好,郝凝辉甚至能够感觉到评委(由导师组成)对自己的关心,当他有一个问题回答得不好时,一位导师还主动给他找一个台阶。随后,他们被告知,8月底会有通知,如果没有收到通知就意味着没有入选。
8月底的一天,左晟给郝凝辉电话,告诉他自己入选了,而这之前汪涌也接到了入选通知。
总共两个名额,这意味着郝凝辉落选了。
在9月中旬举行的公布入选者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问汪涌的导师—海天网联运营副总裁辜思历,“为什么这么多人你选上她?”辜思历的答案是:因为她的创业激情,在阐释项目的时候,评委们能够从她的眼睛里看到感情。
后来,评委告诉左晟,他们对他的感觉并不是很好。但是左晟的计划可行性强,人力成本也最低廉,而且他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客户。更重要的是,左晟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没有人在资金和经验上帮助他,而扶植像他这样最需要帮助的创业者正是YBC的理念之一。
郝凝辉所从事的设计行业是一个发育成熟的市场,他的市场和客户是评委们非常疑虑的一个问题,而“如何开发市场?”也正是他在面试中答得不好的那个问题。
国庆节期间,汪涌带着她的团队和玩具在北京的居民社区举行了几次效果不错的“路演”。因为需求的玩具数量小,而且没有钱付定金,汪涌担心进入生产旺季后的东莞玩具厂家可能忘了她的事情,于是,她不停地给厂长打电话游说,持续激发他的热情和决心。
9月底以来,汪涌已经和自己的创业导师辜思历见了四次面,而且辜思历还给她介绍了一个香港的商业理念设计专家,专家免费给汪涌提出了一些公司设计意见。在辜思历的指导下,汪涌开始重新梳理公司的文化理念,给自己的产品设计吸引人的故事背景,从而实现要做长期品牌的梦想。
落选后的郝凝辉意外收到一位YBC导师的电话,他表示愿意给郝凝辉提供一些帮助,YBC的外教也主动找到他,他们给他提供了一些关于创建公司的意见,更让郝凝辉兴奋的是他们还给他带来了客户资源。YBC计划今年在上海、山东、北京、陕西等四处试点,未来会在全国铺开。计划在今年内扶植30个创业者,明年准备是1000名,到2007年一共有3000名。郝凝辉还有可能会成为第二批入选者。
2004年10月底的一天,左晟和汪涌发现自己的银行户头上多出了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