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得一塌糊涂的杨希尧,并没有就此放弃,他再次游说伙伴们给予支持。经过惨痛的失败,他确信自己的行业选择没有错,只是技术不过关,而且过于追求“空白”,从炼钢开始都自己做,最后导致投资太大,资金才耗光了。但这次,他只获得了30万元左右的“种子资金”。
带着这30万元人民币,他再次回到南京准备“东山再起”。一切重头再来,从零开始。杨希尧为了节约成本,就在江浦租了一间不到100平方米的民房,加上三台设备,一个小作坊开始运作。汲取先前的教训,他们不再自己炼钢,而是直接从国外进口钢材,再进行精密加工。
有了之前的经验教训,这次似乎顺利许多。但毕竟从一个学中文、学经济的,到材料加工,还有很多“盲点”。为了让自己尽快地入行,杨希尧睡了6年的办公室。很快,杨希尧在南京注册了南京三鑫特殊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第一年的销售就达200多万元,利润率达20%,三年半时间,他就收回了所有资本金,也还清了之前欠下的几百万元债务。
对于未来,杨希尧很有信心。至少在易切削特殊金属材料领域技术,他在全国同行遥遥领先,公司年销售额达到2亿元,利润率近13%。但他的目标不仅仅如此,到2010年,公司的年销售额将力争达到6亿以上。据悉,目前在日本同类企业中,有四家做得比较突出,最大的一家年销售额达16亿,其他三家在8亿左右。
不惑之年苦筹公司
说起自己目前的创业,杜映红印象最深的就是“经常要经历挫折”。他说,创业是一个非常综合的过程,创业要与形形色色的部门打交道,要协调人际关系。杜映红坦言,我的公司才刚刚度过最困难的时期,还算不上是成功典范,所以不能给大家成功的经验,只有失败的教训。
谈到当初自己为何要出国留学,杜映红简单地说了四个字:摆脱清贫。他告诉记者,他是1991年赴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塑料技术研究所自费留学,那时的他已经硕士毕业,在东南大学做了5年的讲师。当时的学术氛围并不浓,加上学校的生活很是单调,教师又很清贫,下海经商也不被看好,倒是出国留学的气氛很浓厚。因此,他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迈出了出国的第一步。
就这样,杜映红在德国一呆就是10年。2000年4月12日,杜映红受德国Sanner公司及德国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委托,在昆山注册筹建了塞纳医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杜映红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那段时间真把我给累坏了。”回想那段经历,杜映红“痛并快乐着!”
那是江苏第一家以欧元注册的企业,至少需要总经理、财务经理和工程经理等一个团队来筹建,但是公司总部未派驻其他常驻中国人员。杜映红作为总经理,一个人成了一个团队,独立领导完成市场调研、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融资、公司注册、厂区工程招标建设、生产线设计等等繁复的工作。
尽管当时年薪100万元人民币,但杜映红心里总是很矛盾,毕竟那不是自己的公司,更不想一辈子给别人打工。2003年11月,杜映红在不惑之年离开了自己辛苦筹建的公司,回到家乡南京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南京互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刚开始的创业之路并不顺利,投资了上百万元研究的新产品——防伪系统一直没有市场,生产厂家不看好,消费者也不理会。反复考虑之后,杜映红决定开发其中的一小块,即短信服务系统。因为他一直看好这一市场,毕竟南京一共有480万部手机,就算5分钱一条短信,他也能赚个上万元。但由于短信广告太多,甚至黄色短信也很猖狂,这让短信广告一度受到“封杀”。
最困难的时候只有两三个客户,那时单人员工资就要20多万,加上30多万的研发经费,真是入不敷出。但他坚信自己的选择方向没有错,目前他们已经有170多个客户,也掌握了不少客源。尽管现在还没有收回100万元的投资成本,但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他希望再用半年时间,让公司步入“盈利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