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际陶瓷市场呈现新特点
2006年全世界瓷砖产量是90亿平米,中国是42-45亿平米,占比高达50%,出口是5.43亿平米,出口率仅占15%左右。卫生洁具全世界大概有2.6亿,中国现在是1.12亿,占全世界的43%。日用陶瓷全世界是270亿,中国是138.69亿件,占全世界的51%。但是,
2006年我国陶瓷行业年总产值为2600亿元,而国外仅高技术陶瓷2006年产值就高达750亿美元。这说明我们在品牌经营、工艺技术、营销方面均存在巨大差距。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调查显示,我们的陶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仅仅只相当于相当于国外的1/7到1/10。如日本陶瓷,虽然使用的原材料仅仅是中低档陶土,但其陶瓷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售价就是我国同类产品的数倍甚至十数倍。在2008年3月广州陶瓷展会上,笔者在参观日本西海陶瓷时发现,该公司的陶瓷产品设计随意性和新颖性也不比我们好多少,可其订货价格竟然是我们同类产品的20多倍。一位在该公司就业的同胞竟然说出:“中国陶瓷没得比,人家是几百年的品牌。”我当时土著愤然问道:“你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你知道中国陶瓷承载着8000年的华夏品牌吗?”说归说,但连展会主办方都以能够有日本同行来参展为傲,事实上是我们把自己的陶瓷贱卖了。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陶瓷出口海外市场仍然处在一个相当初级的阶段,我们所获得的所谓“成果”和市场份额,是拼资源、拼价格拼来的结果。虽然“爱拼才会赢”,可事实上我们在海外市场上是拼输了。
2008年一季度,我国墙地砖出口1.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9.45%,出口额累计1.6亿美元,同比增长36.37%。尽管我们取得了如此快速的增长,但总体来讲我国墙地砖出口价格还不到1.3美元/平方米。这一价格相对国内市场价来讲,仍然属于极为低廉的水平。国内市场上最低档的墙地砖售价也要数美元一平方米。
为什么我国出口墙地砖竟是如此的“低廉”?
贴牌生产是我国陶瓷产品在海外市场上“没什么便宜可赚”的根源。从工艺技术、原材料品质和产品质量上来看,我国出口陶瓷产品与国际同类产品几乎并肩。但由于我国出口陶瓷产品大多数为给国外贴牌生产,因此真正在国外市场上有影响的中国陶瓷品牌奇缺,而且利润空间十分有限。在当前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各项成本大幅度增长的背景下,没有国际品牌的中国陶瓷产品在海外市场上不仅价格无法走高,更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反倾销、反补贴和特别保护调查。
总之,我国陶瓷行业已经走到了一个非变不可的时代。不然,迟早会走到国家政策不允许、生存环境养不起、老百姓眼里看不起、国内市场耗不起、海外市场赔不起,最后连原材料都买不起的境地。
那么,国际陶瓷市场到底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一、市场竞争白热化
近几年来,由于新兴陶瓷生产国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家陶瓷制品产量的大幅度增加,使世界陶瓷的总产量明显上升,国际陶瓷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已经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就建筑卫生陶瓷来说,世界的总需求增长远远低于总产量的增长。据调查发现,近年来世界建筑卫生陶瓷的总产量增长超过十个百分点,而今后的几年时间内,建筑卫生陶瓷的总需求量才能增长七个白分点。因此,对各个国家陶瓷行业来说国际陶瓷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二、市场需求高档化、艺术化
际陶瓷市场疲软,供大于求,但特、优,新、精产品,仍供不应求,尤其是高档建筑陶瓷和卫生陶瓷。就我国来说,高档卫生陶瓷需求量每年平均约为200-300万件。日前,随着一场竞争的加剧,中、低档产品不再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国际陶瓷生产国也正把生产的重心向有重大利益和竞争潜力的高档化陶瓷产品转移。未来国际陶瓷市场上艺术化也将成为消费市场的一个主要特点,艺术化陶瓷产品将普遍受到欢迎。
三、市场销售配套化
销售配套化,是近几年来国际陶瓷市场出现的一个新特点。目前,国内外建筑和卫生陶瓷企业不仅谋求内墙、外墙、地砖系列产品的配套、卫生陶瓷本身的产品配套,而且还在于千方百计的谋求墙地砖和卫浴产品的配套,有的公司还根据一些人喜爱艺术品的特点,组织厨房、卫生间、客厅的配套产品,从而形成了陶瓷产品的配套生产和销售。例如,日本东陶机械公司生产水暖件、浴盆、化妆台、厨房设备和整体卫生间等系列配套化产品我国赛纳公司开发的金装系列产品,形成了金赛纳洁具、金石抛光砖、金装爬墙砖等相互配套的建筑和卫生陶瓷产品。
四、市场需求多元化、个性化
由于消费者在生活水平、文化背景、艺术欣赏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进而对产品的需求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市场上单一品种的生产与销售很难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据预测,未来国际陶瓷市场将发生一系列明显变化,其主要特点表现在质量高、功能全、花色多、造型新颖,也即是所说的,产品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在国际陶瓷市场上,产品朝着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正在朝着另一个方向——个性化方向发展。个性化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个性化产品只有大量市场空间,因此各个国家的陶瓷产品正在由大众化向个性化转变。如,美国式加长卫生洁具,以直线、棱角的突出,显示产品的力感、气势的美法国式卫生洁具线条流畅,充满温情,富于诗意。体现出浪漫的色彩而日本的卫生洁具则以精美绝伦著称于世,反应出日本人的精巧细致的美。
产中心转移
近代以来,世界陶瓷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欧亚两大洲,其中日用陶瓷产品,亚洲占65%,欧洲占30%,而高档陶瓷生产又主要集中在西欧的英、德、意,法等国家。由于陶瓷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为适应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将工业生产转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正在向劳务费用较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
三、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
国际市场好比一把双刃剑,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了竞争和风险。事实上,中国的陶瓷落后于其他国家的主要原因不是产品质量而是产品的结构和经营理念。当下我们陶瓷企业只有苦练内功,加快培植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首先,要创新体制。
先进完善的企业体制往往是企业发展的机制保证和动力源泉。企业体制创新的核心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过去那种企业单一的投资结构,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利于企业之间的联合,已不适应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发展的需要,即不利于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也不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实行产权多元化,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在行业内部,通过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企业相互参股,打破由过去的行政区划限定而形成的单一投资格局。二是吸引、利用行业外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各企业要紧紧围绕“多种所有制、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多种分配的方式”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思路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产权多元化的形式,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要通过产权多元化,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机制要建立企业优胜劣汰的机制发展壮大龙头、骨干和高效企业,淘汰落后、亏损严重的企业要深化企业内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起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激励约束机制要从健全和完善制度入手,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监督约束机制,用更有效制度规范经营管理行为要加强财务监督、审计监督,健全民主决策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其次,要搞好结构调整。
加入wto后,降低了国外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国内企业也将面临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也面临着来自国外的市场竞争压力,将与更多的跨国公司“硬碰硬”。我国陶瓷工业由于受重复建设的影响,存在大而不强、生产过剩、各自为战、分散经营、产品档次低、技术落后等方面的问题,与国际上著名的企业相比往往相形见绌。这就要求国内企业要根据市场定位,明确竞争策略、找准优势,把提高竞争能力与避免重复建设、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结合起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对于在国际上已经树立自己的品牌,且产品有竞争力的企业,应该进一步利用加入wto的有利时机,充分运用wto规则,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网络化使自己的品牌国际化、经营国际化。对于产品具有一定竞争力,但还没有形成自己品牌的企业,首要的任务是建立国内市场经营网络,打出自己的品牌,要充分利用我们在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加快企业重组和结构调整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