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中的配套
做宣传画册要专程跑到佛山,陶企的市场部只能按兵不动。但高安铁路专线、产学研中心就在眼前了
一个庞大的陶瓷基地所需的配套当然不仅仅是小卖部、小饭店。
两个月前,一家高安本土的陶瓷企业要参加上周在南宁举办的东盟博览会,于是派出两员工,每人扛着一箱重达百斤的陶瓷,来到佛山找一家广告公司做宣传画册。为什么做个画册跑这么远?答案是高安甚至南昌都做不出满意的效果。
行内普遍认为,目前,配套产业的完善是发展的关键。
长期驻扎高安的江西新明珠建材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张运范,因为在佛山呆过,基地配套的不完善让他显得颇为无奈,“有些广东的同事吃不惯辣椒,这还是小事,像我们这些管理人员,一般都有妻儿老小的,想要过来,可惜基地还没学校、医院等,周边也缺少购物、娱乐的场所”。
也正因于此,像新明珠一样,虽然转移到高安,但很多陶瓷企业的市场部、研发部都还留在佛山,从事宣传、拍片等对接工作。
不过,如同朱松林所说,“我们不能要求刚创办不到两年的陶瓷基地,一下子什么都齐备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目前,基地正在为完善配套做大量工作,农行即将进驻,学校、医院已在规划,此外,建设铁路专线、扩建八景火车站也提上日程。近期目标,铁路专线拟建设5.5公里,铺轨长度33公里,并专门建设黑货场(煤场)和白货场(陶瓷仓库),年发货量2000万吨以上,远期目标为远期铺轨22公里,年发货量达到4000万吨。
此外,已在建的建筑陶瓷实训中心将于近期完工,将为陶瓷基地的企业输送各类型的陶瓷专业人才,每年可培养人才3000名以上。而高安市政府与景德镇陶瓷学院合作建立产学研中心,并扶持基地创办建陶专业学校,都会给当地的陶瓷企业带来实质性的服务与操作。
张运范对高安市政府的办事效率也大加赞赏,“是个干实事的团队”。新明珠(江西)基地在此征地3500亩,拟建38条生产线,目前3条已经试产。陶瓷基地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忆,当时,新明珠一来,整个基地的人全部出动,每天100多台挖土机,日夜奋战,45天内,就将一座山头整理完毕。高安人的实干精神让新明珠老板叶德林很感动,当即将投资额从12亿元提到24亿元。
考验中的总部经济
高安的志向绝不止于加工基地,区域品牌打亮了、配套完善了,佛山还能留住陶企吗
事实上,就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征地补偿,高安市已经投入2个多亿,这对一年只有5个亿财政收入的高安市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政府只能从各方面压缩开支。
同时,任何人都能看出,高安想借此次陶瓷转移风潮,复兴本地建筑陶瓷辉煌,并打造响亮区域品牌的举动,是多么坚决。
显然,高安在陶瓷行业的志向,绝不仅仅是成为佛山陶瓷[FsTaoCi.Com]的加工基地。这无疑让佛山提出的“总部经济”的概念面临难题。
佛山市政府有人认为,佛山陶瓷产业中的制造终端确实在外迁,但不是整个产业,价值含量高的研发、销售、设计等都还留在佛山。这是打造佛山陶瓷总部经济的基础。但事实上,绝大部分佛山企业对“总部经济”,远远没有政府及经营者那么信心十足。作为佛山建筑陶瓷的顶尖技术人员,华夏建陶研发中心的况学成称,没有工厂支撑的总部经济是空中楼阁。
新明珠(江西)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张运范则表示,新明珠市场部还在佛山,但仅仅是因为有些产区的配套还不够完善。
陶瓷业界普遍认为,“总部经济”,由于政府的缺位而将难以体现。政府现在制定的政策中,对于要迁走的企业,条例很明晰对于留下的企业如何留,能留多少年,产业规划如何,仍留空白。
真正的狼
佛企带来竞争和信心,市场萎缩却给全行业带来寒冬,转移企业建设速度明显放缓
佛山陶瓷企业大举转移高安之前,高安陶瓷界仍存在几家不错的企业,如新红梅、新瑞景、新中英等。这些本地的顶梁柱如何应对产业转移带来的挑战?“狼来了”———这是部分业内人士用得较多的修辞。
“狼来了其实是一种机遇。”江西陶瓷企业新景象的高层称,佛山陶瓷带来了竞争,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技术设计等,“就看企业如何倾利避害了”。高安陶瓷企业瑞鹏虽然不处于陶瓷基地,但其总经理涂银辉一直在关注基地的发展,他说,他的企业并没有受到产业转移的影响。相反的,基地的发展则会给高安陶瓷带来规模效应,形成区域品牌。“总体上讲,佛山陶瓷企业的到来,更促进了本土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
虽然如此,但目前的形势却让陶瓷企业不甚乐观:房地产市场的低迷,随之引发骨牌效应,建材市场也呈现下滑的走势再加上原材料上涨成本压力增大,以及金融海啸等,业内人士分析,陶瓷企业将步入一个集体过冬的时期。这种景象不仅在佛山,在高安也已有体现,目前基地各大转移企业的建设速度都明显放缓。
新明珠(江西)基地原计划3年内建设完工,但目前的状况让他们不得不将期限调整到5年。总经理助理张运范称,建筑材料价格一天天下降,承建商巴不得晚点建设,这样建设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对于我们企业而言,看着现今的经济状况,也就不急着赶工了。”来自佛山的陶瓷原料生产厂家欧陶也在基地征了一块地,但至今仍没建设。等待时机是这些转移企业的集体观点。
“以前7、8月份才是陶瓷的淡季,今年从5月份就开始了。”基地管委会也不得不面对这种现象,“建材市场的萎缩,基地企业建设速度的放缓,这是市场规律。”
也许,对高安本土企业来说,佛山陶企不是“狼”,而市场环境萎缩才是“狼”。“还好,鄱阳湖到洞庭湖区域,所探明的瓷土足够200条生产线用100年,这才是高安真正的明天。”基地管委会书记徐结强如此说。
躲不过的环保
招商选资首要污水零排放,新兴基地的环保要求和技术好过佛山
其实,不少人都在隐忧,佛山陶瓷的到来,给高安带来的除了机遇,会不会也有难以控制的污染?村庄的人们或许不用漂泊在外,或许有了更多方式赚钱养家,但他们是否也得面对污染来的伤害,以及生活和家园随之发生的变化?
10月19日,佛山经贸局、国土局、环保局及规划等部门联合组,来到高安的陶瓷基地考察,他们此行的一大目的在于学习高安陶瓷基地的环保措施,并重点考察了新明珠和新中源在江西的公司。张运范介绍,新明珠采用地埋式烟道,烟从地下管道经过时,被水喷淋冷却脱硫。此循环,颗粒全部沉淀在池底,而水也变清,可再次循环使用不用排放到外面,“这使得污染程度降到最低。”
高安陶瓷基地管委会工作人员称,基地招商已从以往的招商引资走向了招商选资,最核心的一条是,环保要过关,要做到污水零排放,“这是不打折扣的”。目前,基地管委会正与一专业制气公司洽谈,11月份可以签约,这家专业公司将集中供气,减少企业自己制气的程序。该公司制气产生的废渣、废气等可以再利用,不排放外界。
“高安是一个新兴的基地,环保要求、环保技术自然比佛山好。而且,现在的大企业有着相当强的社会责任感,事实上,早实施高标准的环保设施对企业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张运范说。